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看問題/凝聚自由貿易共識 來場朝野大辯論

NOWnews/ 2013.12.02 00:00

記者王鼎鈞/分析報導

在自由貿易浪潮中,台灣無法選擇逃避,如果國家經濟政策因藍綠政治角力而失去方向,歷經再多次的政黨輪替也盼不到成長的曙光。

自由貿易使國與國之間的資源做最有效率的配置,市場變大,競爭對手也增多,擁有跨國實力、技術條件的個人或企業,等於先拿到門票,無法移動或轉型的基層農工,被迫要承受全球化的負面影響。

我們當然知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不可能只撈得好處,只能考慮現有的條件差異,談判爭取對自己最有利進程,最終還是要強調公平競爭的市場。

雖然政府端出「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編列了982億元預算,要來協助受衝擊勞工和產業度過難關,似乎還是無法讓國人心安,資訊夠不夠透明是關鍵,「宣傳不能只講好的,遭殃的要點出來,陪他們一起走!」

另外,台灣地位特殊,除了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外,還有兩岸政治因素的干擾,也使得我們這一步走得更為艱辛。雙邊雖取得「擱置爭議」的共識,「但我國如果沒法堅持民主人權的基本價值,如同放棄得來不易的優勢」。

「是國家站在十字路口,不是在野黨站在十字路口」。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修正後的今年經濟成長率(GDP),由8月預測的2.31%,下修至1.74%,又是一個警訊。

經建會主委管中閔提出舉行「政策大辯論」的主張,這絕對比政府下鄉洗腦式的宣講來得有效益,相較於國會殿堂的公聽會,也更能引發國人的關注,如果能藉此凝聚共識,何不儘速著手籌辦。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