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新移民媽媽扮鳥 訴說適應歷程

立報/本報訊 2013.11.28 00:00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比手畫腳談戀愛、吃著朝天椒思念湖南菜、和說台語的阿嬤雞同鴨講,這一幕幕逗趣的小故事,都是跨國婚姻的生活片段,也是新移民媽媽為了適應台灣文化、語言環境而努力的寫照。

(上圖)孩子對台上媽媽們的演出給予最直接熱情的回饋。(圖/林園魔法屋提供)

高雄市王公國小配合內政部與教育部的新住民火炬計畫,邀請深耕外配議題的林園魔法屋,製作新移民戲劇到校演出。在擁有豐富製作外配戲劇的高苑科技大學教授孫鳳吟協同指導下,新移民媽媽分享彼此的經歷,共同創作出《魔法森林》一劇。

《魔法森林》一劇「鮮有人跡」,各國媽媽化作各種鳥類,穿插演出。她們以鴿子形容台灣女性,隱喻耐操、勤奮的個性;用白鷺鷥刻劃大陸媽媽,腳細細長長的形象;以黑面琵鷺詮釋泰國媽媽膚色黝黑的外表。劇中還搭配帽子歌后鳳飛飛的經典歌曲〈心肝寶貝〉、大陸歌手宋祖英的〈越來越好〉、泰國民族舞蹈。

中文有障礙 看電視學習

來台約20年的泰籍外配蔡威婉,當初為了改善家庭經濟來台奮鬥,20年前在水餃店工作的她,巧遇做水泥工的先生,開啟這段跨國姻緣。因為語言不通,又不諳英語,他們透過肢體語言展現情感,持續了2年的戀愛時光,終於結為連理。

剛嫁來台灣的蔡威婉,就在夢時代百貨公司後面開了一家泰國小吃店,最辛苦的時候,她還得一邊抱著嬰兒一邊做生意。不懂台語的她,有時聽到客人說台語,一度以為是在說她的壞話,心生膽怯,為了避免被台灣人嘲笑,她能不說中文就不說,幸好,透過熟識的顧客和鄰居鼓勵,以及長期看電視學習,她終於克服害怕說中文的障礙。

4年前,蔡威婉收起小吃店的生意,參與林園魔法屋,學習廚藝和中文,取得了摩托車駕照和丙級餐飲證照。第一次參與新移民戲劇演出的她說,透過外配姊妹的分享,讓她更認識到同樣處於台灣角落,其他族群媽媽的生活適應困境,讓她很感動。

懷念家鄉味 生吞朝天椒

2009年嫁來台灣的大陸媽媽龔玉玲是位嗜吃辣的湖南女子。覺得台灣菜偏甜的她,為了一解鄉愁,常央求老公替她尋找正統的川菜店,後來更上菜市場購買大把大把的朝天椒,有時和著雞丁快炒,甚至生吃,為此,她已掛了3、4次急診。她無奈說道:「沒辦法,我就是懷念湖南菜的辣味。」

當初剛來台灣,她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被稱為「大陸妹」,尤其部分人士常用輕挑口吻喊她,讓她避而遠之。懷孕時,因為沒什麼大陸朋友,面對家人的電話探問,她常常報喜不報憂,幸好老公的親戚十分疼愛她,讓她覺得嫁來台灣十分幸福。

認識文化差異 發現樂趣

林園魔法屋自民國97年正式成立外配服務據點,協助在地外籍媽媽識字、生活適應問題,近年更轉向才藝技能培養。理事長顏秀梅表示,外籍媽媽的韌性很強,看著她們為了適應台灣生活,努力學習的態度,讓她心生佩服。

《魔法森林》一劇27日於王公國小首演,指導戲劇的孫鳳吟表示,透過這次集合編劇,她發現到許多文化差異的趣事,像是為了增加子宮收縮,泰國媽媽坐月子必須全身縮到燻有木炭的棉被裡,長達1個月時間;大陸媽媽坐月子一天至少吃6餐。未來,她希望能創作更多新住民相關的戲劇,深化台灣人對於外配媽媽的認識,進而同理她們的生活處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