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教育 照明商店 鬼妹

蕃評/從商周牛奶駭人事件看台灣的三個不堪

yam蕃薯藤新聞/李閔超/特稿 2013.11.28 00:00
近來商周的牛奶駭人事件歷經幾番波折,從強硬地堅決立場到如今態度軟化甚至公開道歉,在一般大眾的眼中,除了對於所謂「食品安全」的歸屬更加該何去何從,以及少掉看見酪農們帶著大批牛兒衝進辦公室的盛況外,在台灣當今的媒體生態與社會氛圍或許更是值得我們仔細端倪的焦點。 首先,商周刊出「牛奶駭人」的消息能夠短時間內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其中很大的原因除了延續前陣子食安連環爆的熱度外,主角居然是人人幾乎從繈褓就開始食用的「牛奶」,再加上又是在以往印象中頗具公信力的商業週刊,原本可能是個震驚全台的大新聞,但事跡敗露的今天,口中所謂媒體追求「真實」的使命,似乎儼然成為了為刺激銷售的卑鄙手段。而在這次的牛奶駭人事件中,再去討論台灣的食品安全漏洞或者黑心業者的動機心態或許就顯得過於陳腔濫調,但若是換從另一個角度觀察,我們可以看見的卻是當今台灣社會、媒體以及政府的三個不堪。 台灣的媒體近幾年來,嗜血與盲從化的狀況可說是歷歷在目,身為一個新聞從業人員在掌握了議題的主導、詮釋甚至是話語權的情況下,「追求真實、仔細求證」的初衷,如今卻在同業競爭與業績壓力下「擁兵自重」,成為現實利益底下的犧牲品,更在牟取私利之虞,徹底遺忘遭受正面衝擊的無辜酪農,而這一連串為民眾把關「健康」的結果,只在激起民粹的吶喊後創造了更多的關注與商機,對於現狀的改善毫無幫助可言。 而社會大眾的一舉譁然,雖然可能多次的風波衝擊,難免容易忽視了細節而無限上綱,成為商周訴諸於民粹激情底下,增加銷售與議題強度的受害者之一,但經過一而再再而三的經歷,也該久病變良醫,學到教訓。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正是為所有食安把關的政府,人民與財團利益之間的抉擇似乎一直以來都是被外界所質疑的重點,若無法從上設定出一個完整的制度與明確的罰責,蓋掉所有的灰色地帶,想要從食安的窠臼中轉出來,可能比登天還難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