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高盛瑞銀 搶設亞洲避險基金

中央社/ 2013.11.27 00:00
(中央社台北27日電)彭博社報導,國際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紛紛在亞洲設立避險基金,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首見,使原本就難以保住投資人的小型基金倍感壓力。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瑞士銀行集團(UBS AG)和GLG Partners Inc.都在為專攻亞洲的新設避險基金募集投資資金,高橋資本管理公司(Highbridge Capital Management LLC)與松河資本管理公司(Pine River Capital Management LP)也在重啟或拓展他們在亞洲的產品。

英仕曼集團(Man Group Plc)駐新加坡亞洲董事總經理皮奇(Tim Peach)指出,這種內部基金能產生新的手續費,並防止人才出走自立門戶;跟在大公司身邊則有助於基金經理人支應經營事業與日俱增的成本、遵守法規,並符合大型投資法人更嚴格的要求。英仕曼2010年收購GLG,是全球最大上市避險基金。

避險基金及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顧問公司Albourne Partners Ltd.亞洲負責人強斯敦(Richard Johnston)表示:「很多原本會獨闖江湖的人現在都沒有多少選擇。」

強斯敦提到,金融海嘯後設立的許多小型基金擁有從大銀行離開的交易員,隨著2008年前小型亞洲避險基金重要資金來源的組合基金(funds of funds)流失資產,他們正發覺生存和成長的難度愈來愈高。遵法和迎合投資法人的成本攀升,也是成長受阻礙的因素。對規模不到5000萬美元的基金來說,投資法人可能會是個負擔。

捐贈基金、退休基金和基金會愈來愈常直接投資避險基金,擺脫組合基金和他們為客戶集資多收的手續費。這些一次就配置數千萬美元的機構無法跟著小型管理公司投資,因為他們常碰到持有比例不得超過單一基金資產10%的上限。

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 AG)3月公布的調查中,約66%的國際投資機構表示,他們無法投資資產不到5000萬美元的基金,或他們僅能在特殊情況下這麼作。

強斯敦表示:「資本涓滴到小型業者變得困難許多。」

知情人士在10月透露,在大型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中,隸屬瑞銀且擁有52億美元資產的UBS O'Connor計劃今年將首檔亞洲避險基金開放給投資人。

皮奇表示,GLG以莫庫利奧(David Mercurio)為首的4名基金經理人團隊,一直在以英仕曼提供的初期資金交易,他們現在操作約兩億美元。莫庫利奧曾任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Pte)高級股票經理人。

他說,英仕曼計劃開始和潛在投資人討論,明年將亞洲市場中性股票多空基金開放給他們。(譯者:中央社尹俊傑)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