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食品藥物管理署今日(25號)召開記者會公布之乳品檢驗結果,《商業周刊》回應如下:感謝食藥署與農委會連日的努力,願意透過不同檢驗方法,均證實市售部分乳品中確實含有微量塑化劑,使《商業周刊》相關報導旨在提出預警的用心,獲得支持。以下為進一步說明。 食藥署研檢組科長曾素香於記者會中表示,八件受檢驗乳品均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但因數值接近環境背景值,因此「認定為未檢出」。此與《商業周刊》相關報導中,引用陳良宇副教授研究報告所指之驗出塑化劑,以及農委會於11月21日公布之八件受檢乳品有七件含有微量塑化劑,顯示三者透過不同方式,均得出部分乳品中含有塑化劑之結論。 我們必須強調的是,食藥署的檢驗方法與陳良宇副教授的研究方法不同,表述方式也有異,食藥署及農委會對於塑化劑等項目的「未檢出」,僅代表其含量在國家標準容許範圍內,並不等同於完全未含有前述物質的「零檢出」。亦即,「未檢出」的結論無法推翻陳良宇副教授的研究。 食藥署官員在記者會中指出,陳良宇副教授的報告讓政府知道,學術界有多元的研究方法,「對於陳老師的研究成果,我們會跟他研商討論,內部會做這方面方法的建立。」對此說法,《商業周刊》站在媒體為大眾發聲、關切公共事務的立場,表示歡迎。 《商業周刊》幾點回應如下 ●媒體的功能是守望、告知、預警,扮演吹哨者的角色。基於民眾長期對市售鮮乳的疑慮,我們對乳品進行抽樣調查,並將檢驗結果告知社會大眾。 ●我們使用的檢驗方法為偵測乳品中可能存在之藥物代謝,此非官方公佈的標準檢驗方式,該檢驗結果提出乳品中是否存在藥物殘留之疑慮,基於媒體扮演的吹哨者之立場予以報導。 ●政府未排除藥物殘留之疑慮,進行一系列的測試,並於今天公告所測乳品中並未檢出殘留藥物。 ●雖然雙方方法不同,結果各異,但我們希望未來各界一起找出更具前瞻性、全面性的檢測方式與檢驗標準。 ●我們會繼續站在關心食品安全的立場,負起媒體的監督、預警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