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比亞總統已經公開與台灣斷交聲明,這是事實。除非甘比亞總統無權做這樣的處置,否則台灣政府再派特使向甘比亞總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明大陸可能不會與甘比亞建交,而且可能不會加碼援助甘比亞,希望甘比亞顧及過去的邦誼與未來台灣對甘比亞的援助而回心轉意。儘管這些預期可能是事實,但這是拿台灣的國家尊嚴當賭注,最多只能換得「活路外交」的虛名。萬一甘比亞不願意回心轉意,台灣國家尊嚴豈不顏面掃地!
其次,甘比亞與台灣斷交事件的始作俑者就是大陸的一個中國原則。就算大陸沒有主動要求甘比亞與台灣斷交,也是因為大陸的一個中國原則讓甘比亞等台灣的邦交國沒有選擇,必須二選一,要與台灣斷交,才能與大陸建交,或者甘比亞可以利用大陸的一個中國原則威脅台灣要更多的援助。大陸表示沒有介入這次斷交事件,只是裝無辜要博取台灣人民的同情!
當然,台灣還是要面對國際現實,需要調整戰略與策略。台灣人民不喜歡與大陸進行金錢外交競逐外交承認,而且更不希望當冤大頭,金錢外交既存在某些道德與法律的問題,台灣當前的經濟實力也遠比不上大陸,不可能再沿用金錢外交與大陸競爭外交承認。面對國際實力的敵我消漲,台灣必須改變邦交國數目的迷思,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即使台灣要放棄一個中國原則、爭取雙重承認,但是大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外交實力無法讓台灣的目的得逞。只要台灣與邦交國建交,大陸便會斷交,而且要求大陸的邦交國不得與台灣維持邦交關係。因此,台灣內部不應該陷入意識型態的對抗,認為一個中國原則是台灣所有外交挫敗的根源,問題的根源在大陸的一個中國原則與快速壯大的外交實力。
馬英九總統提倡的所謂「活路外交」只是建立在大陸的善意基礎上,仍強調邦交國的數目,這是台灣外交的致命要害。這點迷思不突破,台灣便永遠無法建立自己在國際社會的信心,認為我們被國際社會孤立。事實上,台灣維持與100多個國家的實質外交關係,包括美國、日本、歐盟、東南亞各國,但是這些關係完全沒有顯現在邦交國數目上。
目前台灣至少有三個邦交國要與大陸建立外交關係,只是大陸的克制而不願意與他們建交。隨著大陸經濟實力壯大與國際地位提昇,台灣著眼於邦交國數字(活路外交的核心)等於授與大陸一把利劍,只要大陸不高興,便可以隨時懲罰台灣。今日馬總統的政治立場符合大陸的需求,改日大陸施壓馬總統或未來的國民黨政府改變政治立場,台灣便會面臨更大的外交壓力。
「活路外交」就好像一座水庫,外交休兵成就愈高,水庫蓄水量便愈多,一旦潰堤便會氾濫成災,而且現在政治淤泥快速在「活路外交」水庫積累,甚至在2016年可能會有政治土石流發生,水庫非常有可能潰堤,將對國人造成更大的信心衝擊。
從這次甘比亞事件來看,便很清楚。因為「活路外交」是立足於大陸的善意基礎上,所以馬政府一定要證明大陸沒有惡意,大陸沒有事先介入甘比亞與台灣斷交事件,甚至未來大陸不會與甘比亞建立外交關係,才能確保「活路外交」沒有破功。但是台灣的外交可以立足在大陸的善意基礎上嗎?大陸不與甘比亞建交或是先不知情,便可以永保台灣的邦交國關係嗎?這便是當前「活路外交」的困境與極限。
如果不能清楚「活路外交」的困境與極限,台灣便無法真正突破外交的困境。馬政府只想維持邦交關係的數字,既沒有顯著減少台灣花出去的金錢代價,也沒有顯著增加台灣的國際空間。面對這樣的情勢,台灣應該強調及珍惜與將近100個國家實質邦交關係,善盡國際社會的公民義務而受到各國尊重,而不是追求名義上的外交關係,造成台灣外交關係的潛在潰堤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