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比亞於2013年11月15日凌晨忽然片面宣佈與台灣斷交,結束18年的邦交。對照於2012年4月馬總統出訪,與甘比亞總統賈梅互動熱絡,甚為諷刺。
諸多輿論質疑馬總統的「休兵外交」造成外交人員怠惰而對於甘比亞斷交措手不及,但也難以否認中國在非洲,甚至全球政經影響力日增,而台灣相形經濟下滑,外交處境必日益困窘。
然而進一步探究,不難發現台灣早已無參與此賽局的可能與必要。
中國在非洲的新殖民主義,固然已非20世紀初武力征服的殘酷,甚至相較於美國粗暴的干涉他國政經,都多了些「第三世界盟主」柔軟的身段,讓非洲國家在經貿合作上擁有更多自主性。
但本質上都是中國正以快速的經濟實力建立全球政治的宰制能力,這對於非洲各國的統治者而言,不僅是必然也是必須,以確保自己的統治權力能結合全球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這個世界體系不僅階級森然的劃定經濟分工角色,也確立全球外交位階。非洲國家縱使一時賽局衡量與台灣建交,但終歸必須以融入這個體系為首要考量,否則難以維繫政權的穩固。
台灣在全球分工角色上的困局自然更無法左右,但若能著眼於透過經濟上與中國一較長短,也許尚有生路可走。
林子暉/世新社會發展所研究生
右看:怠惰與內耗
2013年11月15日凌晨甘比亞無預警片面宣佈與台灣斷交,結束18年的邦交。2012年4月馬總統才出訪甘比亞,與現任總統賈梅還比賽伏地挺身,熱絡情景,甚至同年6月賈梅拜訪台灣,於歡迎軍禮致詞時都仍表達「兩國邦誼從未曾如此穩固」。這對於馬政府的「外交休兵」不啻為沉重的打擊。
細究此次斷交始末,賈梅不透過外交部門進行,也未同時與中共建交,中國方面也表示未曾接觸。固然,賈梅外交手腕奇特,曾與伊朗斷交,近日又退出大英國協,在外交上招招險棋。但仍不難推測,甘比亞仍著眼於未來能與中國建交。
中國在非洲大舉投資、經貿援助,甚至協助港口、鐵路等基礎建設,無不令非洲各國敞開雙臂歡迎,甘比亞難以不作「非分之想」。
但馬政府對於甘比亞斷交毫無準備,被打得措手不及,雖可謂怠惰於外交休兵後的太平之象,卻也無法忽視中國崛起的主因。
更進一步論,台灣近年經濟下滑,無法以經濟實力穩固外交,僅能仰賴少數農技團、外交志工維繫援助友邦,缺乏互惠誘因。背後根本因素為國內陷於內耗,無法在自由經濟貿易區、ECFA上建立共識,以大破大立走出新局。以外交之一病,實為內政經濟的沉痾,馬政府與全民都不得不慎!
林泰佐/社會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