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台南紅球 賞櫻

觀察/郵輪夯了!建設慢半拍?看看星、港、韓吧!

NOWnews/ 2013.11.06 00:00
記者田欣雲/高雄報導

10月30日,亞洲最大、總排水量13.8萬噸的豪華郵輪「海洋水手號」,載運三千多名陸籍旅客駛進高雄港,打破高雄開港以來「最大噸位」及「單航次載客最多」兩項紀錄。台灣搭乘郵輪人口,也從去年的四萬多人次,至今年9月已翻倍成長。只是,當越來越多「國際」品牌的大型郵輪開來台灣,基隆、高雄是否有硬體完善、不失面子的「國際」碼頭接待旅客呢?

先從遊客登船說起。以台灣最多人搭乘的麗星郵輪為例,旅客如果從高雄港登船,必須在半開放式的棚架下填寫資料後,進入通關入口、查驗護照,之後轉搭接駁巴士,前往漁人碼頭岸邊登船,乘客全程必須帶著行李、或提或拉,過程十分不便,與新加坡如同機場一般、可托運行李的港務設施,自是不可相比;和基隆可在港務局大樓內辦理登船對照,也顯得麻煩。

▲台灣旅客從高雄港搭麗星郵輪,必須先在半開放式的棚架下填寫資料,通關查驗護照,之後還要轉搭接駁巴士前往登船,過程十分不便。(圖/記者田欣雲攝影)

再說靠港離船。搭郵輪去過香港的遊客都知道,當船停泊海港城,乘客從甲板離船後,走入的是光鮮亮麗、店家林立的shopping mall,有吃有喝有得逛,但台灣卻少了規模能與之匹敵的下船處,所以當「海洋水手號」兩千多名自由行旅客化整為零,香蕉棚改建的香蕉碼頭也無法肩負起正規旅運中心的責任,面對龐大的搭車需求,衍申計程車司機坐地起價的後遺症,並不讓人意外。

最後談到硬體建設。預計花費50億新台幣打造的「高雄港埠旅運中心」,今年11月9日才正式開工,預計2017年啟用,屆時可容納兩艘如「海洋水手號」規模的大型郵輪;而同樣是國家第二大城市、港口之都的韓國釜山,卻從一兩年前已起跑,除了將原有的影島區東三洞郵輪碼頭擴增,2014年還將啟用供1艘10萬噸級郵輪、5艘2萬噸級、8艘500噸級客輪同時靠岸的北港國際郵輪碼頭及客運大廈,整合CIQ(海關、出入境管理、檢疫)、外幣兌換、旅遊諮詢,且具有鄰近火車站的地理優勢,搭配現有BEXCO大型會展中心,可用於接待明、後年造訪的數萬名獎勵旅遊團遊客,以及大批搭郵輪到訪的大陸旅客。台灣的腳步,明顯慢了數年。

前幾日訪問外商觀光產業總裁,問及是否有投資台灣的規劃?他說,「對我們外國人而言,是台灣先決定了該做什麼東西?投資者就會按部就班進行第二步」,政府有了明確的政策方向、相關配套,業者才知道投資策略該怎麼規劃。台灣要發展觀光,倘若政策、法規、硬體建設無法多點前瞻性、趕在需求之前(甚至創造需求),卻總是慢了半拍,即便因亞洲市場活絡、整體趨勢帶動而有所成長,但恐仍擺脫不了沾主角之光的配角身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