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直覺是靈魂的耳朵

新頭殼newtalk/董恆秀 2013.10.28 00:00
嬰兒某些直覺的表現總是讓人若有所思。我在國內外旅行與嬰兒發生不少有趣的互動經驗,其中有些頗讓人玩味。 在德國有一天早晨搭公車,車子靠站,中間車門打開,上來一對夫婦,媽媽抱著嬰兒,爸爸拎著嬰兒車,我坐在車門對面,當車門打開,我習慣性轉頭看上車的乘客,結果與嬰兒的眼睛接觸,嬰兒給我燦爛的笑容。那個笑容好像在說她與我曾是舊識,很高興又見面了。她媽媽抱著她坐在我旁邊坐位。嬰兒似乎有很多話要跟我說,但語言有限,就很欣喜一直跟我說哈囉,摸我的手。我至今仍記得她眼睛發亮的笑容。 在芬蘭赫爾辛基也有過類似經驗。那是在旅館的餐廳,我正用著早餐,才認識不久的一個朋友推著她九個月大的女兒進來,她的女兒一看到我,就一直用嬰兒語對著我又說又笑,持續幾分鐘,我當然很樂地也跟她嘰哩咕嚕又說又笑!好想知道她說什麼,那麼樂,眼睛都笑瞇了。她媽媽說這是她第一次看到女兒對人家這樣講話。 很神秘。可愛的嬰兒還未發展出理性思考能力,依賴的是直覺,不過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隨著成長就愈隱而不顯。 直覺是靈魂的耳朵,嬰兒時期這隻耳朵很靈敏,不過在成長過程,或許因為語言的學習與理性的發展,漸漸這個直覺大概會區分為生理直覺與心靈直覺。心靈直覺(包括形上直覺)是生命經驗的涵養與觀照,藉由不斷提煉而愈發澄澈。 若說直覺是靈魂的耳朵,那麼感覺就是靈魂的語言(出自《與神對話》一書),直覺與感覺關係密切,都住在靈魂裡。那直覺、感覺與理性是怎樣的關係?理性是過程不是目的,它是思考。當我們有清澈感覺的需要,理性就出來幫忙把門打開,讓感覺流出,同時判斷以前的經驗感覺能不能用,能不能形成認知的力量。不過從思考到認知,若無經驗感覺的累積,則思考無據,難以奔跑、飛翔。而當感覺泠泠如清泉,直覺亦清澈明晰。 關於生理直覺,以生理學名詞描述,比較可以得到梗概圖形,同時這方面的研究與論述越來越多。根據任教霍普學院社會心理學系大衛.邁爾斯博士的說法,直覺性的右腦可說一直在閱讀你周遭環境,就算主掌意識的左腦正在運作。身體能留下直覺收集的訊息,當左腦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右腦與直覺關係密切,而多巴胺神經元是讓我們可以感覺事件來臨的主因。《我們如何決定》一書作者喬納.萊勒說:「多巴胺的震動幫助保持現實的軌道,讓我們能對左腦無法察覺的細微形態警覺。」 內臟也有直覺。心理學家羅那德.亞歷山大說:「胃腸裡有腸神經系統,有時被稱為第二腦,這個第二腦實際上可稱為直覺腦。」他建議,第二腦講話時,我們要聽。比如,與人互動時留意過程中身體突然出現的強烈感覺。他舉自己的經驗,有一次在印度旅行,正要搭一輛計程車時,肚子突然起了一陣燒痛感,於是決定不搭,不久後他看到這輛車的司機因涉嫌搶劫被逮捕。 另外,生理直覺與演化也有關。邁爾斯博士在其著作《直覺的威力與危險》裡指出,對一個人一開始的十秒所獲得的印象是一種「古老的生物智慧。」早期人類中能迅速察覺一個陌生人是友或敵者,更能存活下來,而他們創造的後代則能立即閱讀另一人臉上的情緒訊號。 當然,人的判斷能力有可能嚴重走偏,1999年發生在紐約市警察誤殺阿瑪杜.迪亞洛的事件就是個例子。警方開槍是以為這位年輕的幾內亞人要從口袋掏出槍隻,結果他並未帶槍,是要拿證件。 社會情境會幫助創造無意識的信念,這些信念會製造嚴重錯誤的第一印象與決定。也就是說,警方可能對有色人種存有某種定見,因此這樣的直覺並非來自個人的內臟。真正來自內臟的直覺不帶偏見,這是何以需要用心傾聽,而不是以情緒性的印象做出草率的判斷,或以帶有定見的信念做出判斷。 生理直覺也表現在專業領域純熟後,無需思索的動作直覺。一個技術融通的人,致勝關鍵是善於傾聽直覺,讓直覺統領技術與邏輯思考。喬納.萊勒指出,「當你在特定領域已成專家,一旦在最根本的地方失手,那麼做決定時相信你的直覺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知道你有能力做到,那就相信你的直覺,而非邏輯思考。」 他進一步說,理性思維僅適合有限具體的選擇,比方兩種不同品牌車險的選擇。情況若僅涉及小範圍相關因素,前額葉皮層可以衡量孰重孰輕,然後給出漂亮的結果。不過碰到複雜的決定,因為涉及的因素很多,前額葉皮層有限的空間會被灌爆,就不適合執行這個工作。要做出影響終身的重大決定時,比如選擇生活伴侶,最好依直覺決定。 當你的直覺告訴你,你已找到真正適合你的人或物,選擇常常變得異常容易。碰到這種情況會感覺清爽、美好,不會感到壓迫,不太有衝突。 直覺會引領我們到事物的核心,但我們常因為想太多,或情緒雜亂,或偏執的意欲,而將直覺掩蓋。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驗—想太多做出的決定通常不稱心,不過若運用直覺,結果通常讓人滿意。 雖然如此,直覺再強,大概還是會有百分之十的不確定,主要是客觀因素的變動,畢竟人終究是人。不過傾聽直覺、善用直覺,會讓我們有智慧地做出選擇,因而增進生活品質,找到契合的關係;讓我們能以心與人相繫,深入生活大海體驗,而不是被生活沖刷。 若我們能恢復嬰兒時的直覺力,加上人生經驗提煉後的澄明直觀,大概就是哲學的天真的境界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