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的吳芷儀表示,台灣同志大遊行的歷史已經超過10年,但跨性別的權益仍不受重視。她希望透過上空裸露的行動,重申跨性別的身體自主權,要求政府重視跨性別的多元身體;同時也藉此挑戰男人才能打赤膊的父權觀念,強調女性的赤裸不等於「性」。
(上圖)第11屆台灣同志大遊行當天,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也展開行動,在國父紀念館側門褪去上衣,主張跨性別者的身體自主權及女性裸露上半身的權利,前排左2起,依序是聖誕節、何德、女跨男的季節、男跨女的吳芷儀以及「友善的直」召集人高閔琳,圖攝於26日。(圖/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 文/李威撰)
身體自主 應取消強制手術規定
上空行動最主要的迫切訴求,就是取消「強制手術」規定。依照現行規定,女變男要摘除乳房、子宮及卵巢;男變女要摘除陰莖及睪丸。但吳芷儀認為,基於身體自主性及人道原則,政府不該向跨性別、陰陽人及多元性別者強加身心痛苦。
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的吳伊婷表示,廢除強制手術的要求,可以在兩公約找到根據。《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7條規定:「根據何人不得施以酷刑,或予以殘忍、不人道或侮辱之處遇或懲罰。非經本人自願同意,尤不得對任何人作醫學或科學試驗。」因此,跨性別的身體也不該承受酷刑對待。
尊重個別認同 性別自己說了算
女跨男的季節表示,性別是自我主觀認定,無論動不動手術,身體都是完整的,不完整的只有旁觀者的心態。他提到,以前教會的弟兄姊妹,沒人知道他的原生性別是女性,但分享跨性別的經驗以後,教友開始試著想要導正他。
季節認為,身體是自己的,沒有人可以去評論另一個人的身體。有人認為,女跨男必須完成平胸、移除生殖器及重建陰莖的手術;但季節認為,手術只是一種選項,並非改變性別的必要條件,「無論我身體如何,有沒有動手術,我就是個男人。」他說。
性別不明關懷協會也提到,必須杜絕對跨性別的性騷擾,以及避免在處理性騷擾事件時可能遭受到的二次傷害。吳伊婷表示,性騷擾的處理過程,常把當事人所不認同的性別硬加在當事人身上,不尊重當事人的性別認同。
另外,無論是家庭、學校、職場或社會,跨性別者的生活仍經常遭遇歧視,像是男跨女的跨性別者,常被要求不要使用女廁、不該化妝、穿女裝或剪短頭髮,這些性別不友善的狀況應該要被改善。
打破二元思維 異性戀相挺
這次前往聲援上空行動的還有異性戀組成的「友善的直」。召集人高閔琳表示,裸露行動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對跨性別者更是如此。追求認同的過程,無論是接受自己,或是他人的接納,跨性別者要面臨更多的掙扎,今天跨性別願意站出來,當然要給予更多的支持。
高閔琳認為,透過乳房的裸露,我們不只是要破除異性戀霸權,也要挑戰男女二元框架。她表示,性別光譜是多元的,不是只有男女,而生理性別不見得能與心理性別畫上等號。她從人權角度出發,認為二元思維無法正視人的多元存在,每個人的獨特性都應該被看見。
過去主修生物學的高閔琳表示,生物多樣性同樣也表現在人的「性」上面。她說,因為遺傳過程的種種因素,導致某些人的性別表現與他人不同,但這些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她說:「他們的存在與我們的存在都一樣美妙。」
對抗性別歧視 女人爭取上空權
除了跨性別者,這次參加上空行動的還有其他的支持者。同樣裸露上半身的何德表示:「每個人都有裸體的權利,生理男性上空隨處可見,但生理女性或胸部豐滿者上空卻會遭受社會壓力甚至觸法,這顯然是一種對特定性別的歧視。」
「我相信裸露上半身不只是男人的權利。」參加裸露、反對父權社會將身體妖魔化的「聖誕節」表示:「身為女人,不想穿胸罩,夏天穿胸罩很痛苦,很熱,都是汗,但因為社會的道德價值觀強迫我們必須穿著胸罩度過那炎熱的夏天。」
吳伊婷表示,雖然這次的上空行動,可能是因為帶小孩出門的家長向警察檢舉,所以有警察前來關心,要他們訴求表達完就快把衣服穿上。但吳伊婷表示,最後他們還是成功地上空走完遊行,而且沒有太多路人投以異樣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