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虎山腳下:台灣的戰略地位與戰略意識

立報/本報訊 2013.10.24 00:00
■張百達

10月11日,當兩岸紅藍綠專家學者齊聚上海舉辦首屆兩岸和平論壇,探討兩岸政治關係、軍事安全及國際空間等高階政治議題時,前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司徒文應小英基金會邀請,進行了一場「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專題演講。

司徒文表示,台灣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卻常常被很多人忽視,中國對台灣有興趣,即是因台灣的戰略地位,因為中國要掌握海權,就要先掌控第一島鏈,也就是從日本沖繩到台灣、菲律賓這一帶,如果中國潛艦部署在台灣,將可以掌控太平洋海域,甚至威脅到美國。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日升,不論是和平崛起還是和平發展,中國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事務的發言份量加重,則是明顯不爭的事實。不僅北朝鮮核武問題,連美國是否出兵敘利亞,中國都可以在聯合國公開表達反對立場。

但台灣的戰略地位是否真如司徒文所言的那麼重要,或者更明確地說,台灣對於美國的戰略利益與亞太佈局的地位究竟為何,顯然必須放在特定的歷史時空脈絡加以理解。

換言之,隨著不同的歷史情境,台灣的戰略地位對美國而言有時是很重要的,有時則未必。而是否重要,終究取決於美國自身的戰略利益考慮,而不是以台灣的利益為考量。這是國際政治的現實,沒有所謂的對或錯。

舉例來說,在冷戰時期美國為了遏制蘇聯勢力在亞太、歐陸及中南半島的擴張,改採取「聯中制蘇」策略,以聯合次要敵人圍堵主要敵人,對蘇聯打「中國牌」,亦如當時中國基於自身戰略需要也順勢對北極熊打起「美國牌」,進而準備拋棄風雨飄搖的台灣。

如今,冷戰結束,蘇聯崩解,昔日的主要敵人消退,而當年的次要敵人則遞補成主要敵人。於是,美國不僅將原駐紮歐洲的軍隊調防亞太地區進行所謂的再平衡戰略,以強化對現今崛起中國的圍堵,也重新評估台灣對於美國的價值利益。

只不過,現今的中美關係或者兩岸關係,已非當年冷戰時期東西兩方陣營壁壘分明、互不往來的隔離態勢,儘管在意識型態上仍有不同,或兩岸在政治上仍存在未解之基本矛盾,但彼此交流往來乃至經濟聯繫卻是日益緊密。

在兩岸政治問題尚未取得戰略性突破及北京仍不願放棄對台動武情況下,台灣雖樂見伴隨美國對台灣戰略地位的重估而更加看重台灣,但我們也只能利用美國立場的轉變以充實建構台灣的主體戰略意識,而不是以美國觀點直接取代成為台灣觀點。

畢竟,從長遠歷史來看,台灣對美國的利益是一種可變動狀態;而兩岸的空間距離,卻是永恆的不變。

(時事評論者)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