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強化競爭力 併購品牌雙軌並進

中央商情網/ 2013.10.13 00:00
(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013年10月13日電)9月出口意外摔跤,年減7%,警示台灣產業應儘速思考轉型,產學界認為併購、發展華人品牌可雙軌並進,完成產業拼圖,立於不敗之地。

台灣企業以往以專業製造代工為主,賺進豐厚外匯,也成就了台灣躋身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光輝歲月,然而隨著全球化,新興國家低價勞動成本市場興起,台灣製造代工利基漸失。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指出,韓國經過亞洲金融風暴後,已成功的靠著研發與品牌行銷策略,培養出LG、三星等國際性品牌,國民所得已超過台灣,若台灣仍陷在代工模式的迷思中,將面臨成長瓶頸。

他舉例說,代工是產業價值鏈中利潤最少的一環,如製造是賺1元,行銷賺2元,品牌就可賺3元;根據微笑曲線理論,台灣資訊產業未來應該走向兩端的研發、設計與品牌行銷。

不過,據財政部進出口統計,9月出口金額為252.5億美元,年減7%,第3季出口成長率由正轉為負0.8%,旺季不旺;外界認為,與台灣引以為傲的手機品牌大廠宏達電(HTC)營運遭逢低點有關。

一度曾是美國最大智慧型手機銷售商的宏達電,今年第2季為止,HTC全球市場佔有率由去年同期的5.8%下滑至2.8%。第3季宏達電淨損新台幣29.7億元,超出市場預期。

品牌經營之路,台灣資通訊業走來並不容易;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長李祖德指出,台灣產業戰略落後、戰術先進,重視技術但忽略產品。

電電公會理事長郭台強表示,電腦產業式微,智慧型手機產業結構變化,對台灣品牌發展造成壓力和影響,產業整併及策略調整都要做適當改變,而創新是不斷要做的事。

他說,產業整併是好事,面對全球市場競爭要有相當的規模經濟,才有機會,因此成熟產業整併是必然趨勢。

但台灣以往不重視併購,企業併購法10年一次翻修,立法程序何時完備,還在未定之天,李祖德說,現今產業競爭速度比品質更重要,政府企業行政效率都要更快一些。

另外,張平沼認為,台灣是只有2300萬人口的淺碟經濟,品牌發展不易,如能跨過台灣海峽,結合大陸13億人口的力量,就具發展世界品牌的經濟規模。

這項看法與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不謀而合,中國廣大市場是台灣發展品牌的最佳「練兵場」。

林建山認為,品牌競爭就是系統的全面競爭,不是只比單項零件或技術,兩岸產品價值鏈完整,合創品牌是從「生產面的合作,延伸到需求面及市場面」。

他說,尤其在資通訊、智慧運輸產品方面,台灣具技術、行銷、策略領先優勢,且不論是歐美或日韓等國際任何一個品牌,都認為中國13億人口是不可或缺的一塊版圖。

林建山指出,因標誌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的產品,在國際上比「made in China」有價值,兩岸合作發展全球華人品牌,具雙贏作用,但仍有若干現實問題要持續溝通、協調。

張平沼則提醒,台灣很多馳名商標,在大陸被搶註的情形很多,近兩年在商總協調下,雖已有很多回復,如兩岸共同發展品牌,如何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讓兩岸企業可以開闊心胸,彼此合作,是考驗這項議題能否落實的重點。

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林慧瑛說,台灣雖有技術、行銷的「Know-How」,但經濟近期陷「悶」,資金、人力進不來,如何集眾人智慧,發揮優勢,拚好經濟,才是眾人之福,而這些建議都有賴落實,「做了才有機會」 。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