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賴純純以熱情與青春和海洋對話

民生@報/陳小凌 2013.10.10 00:00
圖說:賴純純運用綺麗的色彩於透明的表面延伸。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東海岸無垠的山巒、海浪、潮汐;看山、看海、看雲和夜晚的星塵,讓藝術家賴純純寧捨台北都會生活的便捷,選擇台東都蘭作為自己再度開啟生命及創作基石,今天在台東美術館揭幕的「心‧脈絡──2013賴純純個展」,藝術家為她將近十多年來的台東生活,沈澱出一道屬於海洋美學的海祭;自海洋回望、重新思索這塊島嶼、這些子民生命真實與美學視野的新視界。

策展人台灣藝術史學者蕭瓊瑞表示:年輕時候的藝術家,為了追求心目中的藝術,走過東瀛,去到紐約,又回到了島嶼的台灣。但飄泊的心,永不停駐。一直到千禧年,她來到了台東金樽海岸,迎接新世紀的第一道曙光,陽光從海洋的另一端,跳躍而出,召喚心靈飄泊的遊子。2002年她重新來到都蘭海岸,那拍岸的波浪、那山脈的起伏,竟和她長期以來夢境中一再出現的景象一模一樣。台東也就此成為她生命的原鄉、藝術的歸宿。

賴純純喜歡自然,喜歡天地萬物宇宙運行與自我的運思,東海岸的漂流木成為她對自然的觀照,以壓克力與不鏽鋼等普遍素材意圖呈現內心與外在的衝擊及和諧,超乎物象與景色的時空流變,賦與材質以外的形式及生命,在媒材與擊破媒材之間展現她創作的觀念。

此次發表的最大型的裝置作品《島嶼迷航》,表達其面對島嶼未來的提問。巨型漂流木隨著潮汐漂動,撞擊岩石般的不鏽鋼晶體,浪花舞動著顆顆如泡沫般心晶體,映射出粼粼光芒,彷彿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浪潮聲在展場不斷迴盪,觀眾行走於作品、聆聽海潮聲,也觀照自己和大自然的對話。

賴純純選用溫潤質樸、冷峻光亮這兩者絕對「物」性差異的媒材,組構出靈魂與肉身、文明與自然、過去與未來的多重對話,工業化的不鏽鋼及壓克力塑料產物,隨著展場光影的變化,來回織構出作品時間與空間的多重維度,也寓意島嶼的時空變遷。

「台灣島嶼大山大洋自由壯麗,但在消費年代裡所有的感受都扁平化,消費化,高度運轉下使人失去了對生活的細緻感受。台東作為最後一塊淨土,至今仍保留島嶼和海洋的流動、自由,及獨立的美學特質。而在這次的作品中都隱喻浮潛的存在於所欲表達的:一種挑戰冒險、開朗活潑、彩色的新型海洋文化精神。」藝術家以「心」關照生態破壞帶來的浩劫,藉喻人類與自然、理性與感性、記憶與經驗、環境與生態等交織出台灣島嶼海洋的未來性焦點。

由心印溯源尋找心的低限到極限,《島嶼迷航》指引的是一條回到自我主體性構成的方向,而《無漏》、《無盡》、《非無》、《非有》及《海上花園》等作,則從自我的內在實相出發,思索本我與環境、未來的關係,以明心見性為敘事主題,互為文本地展開生命意義的思辨。

透明壓克力心型如同芸芸眾相,組列成方正矩形,心被不鏽鋼尖釘穿透,映照著如凍結般的透明心影兩者相互對應;光線在主-客體之間穿梭、擺盪,井然有序的心形與心影,化成流動不定的映像。即使透明心晶體,織構出無窮盡的綺麗心晶體,繽紛的色光心晶體,變幻無盡不歇,心隨著外在世界的物質情欲紛擾有著不同相貌,透露著人與世界互為消費依存的共存共構關係。

《海上花園》中兩棵生命之樹枝葉蓬勃的向上蔓長,輕盈且舞動光影流動,綺麗的色彩於透明的表面蔓延,水波倒影如同海上蜃樓,好似在虛實之間才瞥見幸福、照見真實。賴純純希望表達的是,當我們逃脫了慣性的觀看角度,將主體挪移至汪洋大海時,或將看見另一片光景。

今天開幕活動台東縣副縣長張基義、北美館館長黃海鳴及台東藝術界集原民人士參加,賴純純留日多摩藝研所教授峯村敏明特地來台東為得意門生集氣。展場同時播放導演黃明川拍攝的「賴純純─縱花烈放」紀錄片,呈現賴純純以熱情與青春和這塊土地的對話。展期至12月8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