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造夢.新生──口埤、九層嶺的文化觀光發展歷程(下)

立報/本報訊 2013.10.10 00:00
■趙芝良、洪貝旬、全恆儀

過去包含Kuva望高樓、部落接待屋與Vurel月光舞台被視為部落宗教活動、公共集會空間與大型活動集會空間,除原地上建築物外,較少有遊憩空間。在後續擴充型計畫中,部落提出「peytatalag-an部落接待屋及意象串連計畫」,希望藉由公部門經費,改善部落接待空間,利用既有空間增加遊憩設施,將接待屋改造為接待空間,利用小小的空間引領遊客認識西拉雅族,體驗以部落經濟作物竹子搭建的草寮,了解西拉雅傳統工法,並展示部落文化地圖、文創農特產品等,讓遊客樂活漫步於西拉雅部落。

(上圖)口埤、九層嶺部落的學員們在「製作竹門牌」的課程後合影。(圖文/趙芝良研究室)

部落燈塔──景觀導覽指標

部落面積廣闊,其中還包含新化國家植物園。初次進入部落的遊客皆有在錯綜複雜的山林小道迷路的經驗,因此由部落文化協會提出部落導覽指標計畫,期望藉由部落景觀導覽指標打造新亮點,可指引遊客方便前往景點,同時也吸引遊客探索部落祕密景點。景點導覽指標除了標示景點位置外,指標上還標明西拉雅語,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指標材質採用當地素材柚木,並以僱工購料方式,邀請部落年輕人一同參與設計,部落工班打造屬於口埤及九層嶺一帶獨一無二的西拉雅指標。

陸海空指揮部──生態教室

部落位於丘陵地帶,又有野溪穿越,陸、海、空生態資源豐富。部落長老對於生活空間內的生態傳統知識豐富,中壯年也有生態攝影家記錄部落生態環境,但目前生態導覽除了需要專業導覽解說員外,遊客還需要一點運氣才有機會觀察到部落的「原住民」(部落生態資源)。

口埤及九層嶺一帶的部落,期望打造部落生態教室,對欲前往這一帶進行生態觀光的遊客,可先於此空間介紹部落生態,並進行行前教育,提升遊客素質,也保護在地生態避免遭受遊客的打擾與破壞。部落生態教室以生態工法方式建置,維持周圍自然景觀,同時也成為遊客休憩空間。

自己動手築夢

歷經半年多的播種、灌溉,我們看見了部落的發芽。記得部落長老曾無意間迸出一句話:「總不能一直開會什麼都沒產出吧!」。幾週後,在部落訪查的過程中,驚覺部落的小改變,部落的主要幹道旁站立了新的指示牌,部落也因為遊客的預約,開始組織平台開會討論。口埤及九層嶺一帶,過去隱沒在台南新化區的林場中,如今已開始動手築夢、逐夢。

歷經10個月的計畫期程,陪伴部落一路成長,從原來被動的參與態度到現在主動參與部落的活動過程;也因為深化部落的在地性,喚醒部落參與社區營造、凝聚共識,啟動部落的凝聚力。

親近西拉雅綠旅行

口埤教會因從事部落社區關懷工作做出口碑,紛紛吸引許多宗教團體前來取經。口埤教會近年來接待許多參與宣教團體,因緣際會下,在2013年1月18日至19日,恰巧有一個台北團隊向口埤教會報名參加宣教之旅,由台灣神學院老師帶領7位學生前來拜訪,牧師提出這個機會,讓部落嘗試性規畫此次活動遊程。在2次的部落會議及2次的輔導會議中,部落族人從行程安排、餐飲服務、接待家庭至接待工作的共同協調與討論,完成這項活動,並將此活動命名為「親近西拉雅綠旅行」。

2天1夜的活動,部落安排訪視獨居老人、宣教、西拉雅講古、宗教對話等主題,並在活動最後安排座談,分享雙向對話。每個主題背後都是部落的用心與目標──成為幸福的西拉雅部落,透過學習使「親切、合一、簡樸、關懷、複合」成為社區價值觀,從空間的美學、幸福的感動、專業的態度、細活的品味,分享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大地之間的共榮共生。

口埤位處於丘陵地帶,在高低起伏的山林中,吸引許多近郊登山客前來健行,也因為口埤教會的關係,吸引許多宣教團體前來旅遊,近幾個月更是與新化社區營造單位異業結盟,串聯地方觀光行程,間接提升口埤及九層嶺一帶部落的觀光知名度。

凋零的刺桐花重生

2012年的聖誕節,西拉雅國家風景管理處帶給西拉雅部落(口埤、扁擔崎、九層嶺地區)最大的佳音,派來一群專業又熱誠的天使──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及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的計畫團隊(由趙芝良教授領導)。這個團隊幾乎是每個星期都在部落中穿梭、拜訪、探索、挖掘在地寶物,喚醒族人參與部落營造、凝聚共識,透過文化傳承以改造體質,讓口埤、扁擔崎、九層嶺地區成為西拉雅部落新亮點。

如果說,你想像中的西拉雅部落久未聞年輕人的慷慨激昂,只有老人踽踽獨行或深鎖宅院內,那麼現在的台南西拉雅部落口埤、扁擔崎將顛覆你的印象,這是因為原促會及靜宜大學的計畫團隊現身部落中,向口埤教會闡述其翻開山林地圖時的悸動及對西拉雅部落未來願景的期待,那份令人動容的專注、喜悅與投入,至今仍令族人內心澎湃,也在此時為部落灑下了水分及養分,讓凋零的刺桐花有機會重生。

西拉雅文化觀光培力輔導課程,讓部落將在地人文地景活化及精緻化,引導並啟發注入新活力,耆老從敘述胭脂坡古道故事中,重拾孩童記憶,娓娓道來,裡頭人物栩栩如生,也道出他們過去的成就與現在的尊嚴。

部落社區導覽的新亮點

扁擔崎是舊部落的核心,也是出外人心靈的故鄉,從二叔的自然農法菜園(二叔的菜園)經顏家花園,再穿越水淐祕境,美麗的山林、生物多樣化宛如置身世外桃源,循山路小徑,舊部落的土角厝呈現眼前,經由社區導覽點亮西拉雅部落。這次計畫特別邀請虎尾科技大學顏宏旭教授,與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孫崇傑老師等專業團隊,規劃自然生態教室及訓練生態解說員,讓訪客能親近部落,聽山林之聲。

1.自然素材取自當地

而從鄭老師課程的解說與實作,才知道原來部落的桃花心木是多麼的寶貝!不論是枝葉、枯果或乾梗,這些自然素材其實就是珍貴的創作材料,藝術品也是獨一無二的DIY產品。竹子和部落的食衣住行等生活息息相關,竹藝創作課程教我們學習製作部落門牌,以竹製材料加上母語文字,讓人品味西拉雅部落人文特色。

2.國寶級生態園區

溪谷探索讓族人深入認識,在部落中,生態景觀竟宛如是一座國寶級的生態園區,其中筆筒樹、觀音座蓮蕨、貝殼化石、木化石、板岩等地質地形,隨著歷史演進,活生生守護著這一片西拉雅綠色森林。

3.望高樓瞭望守護部落

入口處的望高樓瞭望、守護著這個部落,原促會、靜宜大學計畫團隊與部落行動小組成員攜手在望高樓下規劃部落接待屋,讓族人及訪客在這裡體驗古早竹製草寮、文化地圖、文創農特產,樂活漫步於西拉雅部落。

4.感動來自心動

隨著文化觀光培力輔導課程接近尾聲,最後1堂課由靜宜大學鄧教授指導DIY美食──製作牛軋糖拌手禮,族人踴躍參與,整個教室擠得水泄不通,學員紛紛請求再增加課程。這,就是原促會及靜宜大學計畫團隊的魅力,用心投入為部落注入活水,從開始零零落落的參與到最後以數倍的人潮湧入爭相學習,其中的改變令人感動!正因為計畫團隊帶來的優良師資及專業課程,深深吸引且打動族人的心,感動來自心動,不僅找回尊嚴,也看到Siraya(西拉雅)將幸福出發。

西拉雅部落願景

因這個計畫,促使原促會、靜宜大學計畫團隊及部落能緊緊結合,共同描繪部落願景──讓人們愉悅地品味西拉雅生活。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成為幸福的西拉雅部落。透過學習使「親切、合一、儉樸、關懷、複合」成為社區價值觀,從空間的美學、幸福的感動、專業的態度、細活的品味,分享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大地之間的共榮共生。

特別感謝西拉雅國家風景管理處提供這個計畫,讓長期處於邊緣化的部落,能有機會展露自然山林之美、歷史語言之悅耳,並培養青年團隊之認同感與責任感,進而深化其在地行動,讓Siraya展翅,幸福出發。

(作者分別為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