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老房子轉生術 再造新生活空間

民生@報/陳小凌 2013.10.08 00:00
圖說:台北市推動老房子更新計畫。文化局提供。

【民生@報訊】在台北市的街巷弄區裡,可以發現有愈來愈多的老房子,正以新面向與民眾展開全然不同的互動。台北市文化局發起「老房子文化運動」,媒合民間經營團隊,結合民間的資金修繕閒置的老房子,並發揮創意,將殘破的木頭磚瓦化身為各種創意實踐的空間。歷時9個月,成功媒合了9棟,未來將蛻變為「珠寶盒」、「電影咖」、「一杯茶的可能」等,讓人期待老房子的重生。

台北市市長郝龍斌表示,有許多需要修復、被照顧的老房子,但經費難尋,同時,也有很多文化創意工作者難覓工作空間,因此透過「老房子文化運動」這樣的媒介平台,公部門釋出國有閒置建物,並引入文創業者的資金與創意,修復老房子,重現生機,也讓文創團隊有實踐創意的空間。

台北市老屋再造從2001年開始推動「台北都市空間改造」到現在「老屋新生」至今已是第12年,從2012年開始除了鼓勵舊有建築物的外在整建維護,更強調內部空間的多元創意發揮,經由老屋新生大獎的舉辦,使得整個台北市慢慢形塑出藉由老屋表達對城市與生活的態度。

文化局長劉維公指出,第一梯次的老房子計畫成功媒合了九處老房子,均為文化資產的建物,包括406廣場輪番所、陽明山美軍宿舍C272、陽明山美軍宿舍C481、一號糧倉、和平東路一段187號、幸町日式宿舍、士林區格致路70號、新生北路三段62巷24號及錦町日式宿舍。

這些老房子未來將搖身一變,成為展現茶文化的空間;展示珍藏的留聲機與音樂盒,化身記錄聲音的博物館;還有像是文創設計的「珠寶盒」、獨立書店、文化糧倉、電影資源與交流中心等。

劉維公表示,原預計參與計畫的老房子約八十間,大多是公部門的建物,但未來也期望更多民間老房子加入計畫,且不侷限文化資產的建物,甚至60年代的建築、華光社區及瓶蓋工廠等,都可望注入政府與民間力量修復再利用。目前文化局已著手篩選第二梯次的房舍名單,預計明年初上網公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