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窺天集:誰是總統的心理醫師

立報/本報訊 2013.10.02 00:00
■蘇偉碩

9月是開學與國家考試季,當莘莘學子努力求取功名以求安身立命之際,他們未來的頂頭上司卻爆發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一些執業的精神科醫師表示,這波政潮使得到精神科門診的病人次增加了1到2成。精神科醫師絕大多數不主動和病人論及政治,因為太容易深深牽動病人情緒,使門診時間難以控制在和健保給付相符的範圍內結束。不過當病人主動論及政治議題或者受議題牽動而導致病情復發或惡化時,醫師就只好被動回應。

這個月我還算幸運,只有兩次遭遇,一位是較嚴重的病人,來門診時面帶十分恐懼的神情一直重複說「國民黨要殺我的頭!」;另一位飽受工作與經濟壓力的病人則應該不是真的要問我:「為什麼不是總統來看病!」還好台灣早過了白色恐怖與高壓統治時代,不然我就得在為病人保守秘密和冒著「知匪不報,與匪同罪」的風險之間天人交戰。

「為什麼不是總統來看病!」這個質問一直縈繞在我腦海。「為什麼不是總統來看病?」是啊!總統在本質上是個人生父母養的「人」,每年也都接受醫學中心體檢,會長高變矮增胖變瘦。但是總統的「精神健康狀態」如何呢?一般人如果每天都接受到負面的人身評價,情緒壓力大多會破表,各種精神症狀隨之而來。台灣各大都會區這十年來精神科診所家數倍數成長,主因之一就是經濟形勢嚴峻造成的各種工作和人際壓力。一般人一定也有同樣的疑問:總統究竟怎樣在「眾人皆曰差」的輿論下度過一年又一年,他的精神健康狀態是否因此受到負面影響呢?

本來身為一個精神科醫師應該和檢察總長或總統一樣,不能在公開場合討論個案的細節,特別是有關一個人的精神健康狀態是否有異狀。但是當這個人是總統的時候呢?我固然堅持一個人不得因為罹患精神疾病而在職業或政治權利上受到歧視與差別待遇,但是當這個問題限縮到總統這個職位時,那就不再是單純的醫療或人權問題,而是攸關公共利益的政治體制問題!

曾經擔任過英國外相精神科醫師的大衛歐文將他在2008年發表的論文進一步寫成《權力與疾病》一書。書中詳實列舉各國政治領袖的重大疾病,這些疾病如何影響他們的政治決策,以及試圖揭露和隱瞞的醫師之間的種種。顯示國家元首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並不低。書中的實例也證明,即使罹患精神疾病,有人成為偉大的領袖,原因之一竟是他們擁有與難纏的精神疾病鬥爭的豐富經驗。當然,相反的實例也存在,然而不知是幸或不幸。

總統該不該有個由國家付費的心理醫師,讓他/她可以定時吐吐苦水,以免壓力太大以發動戰爭來宣洩或誤判情勢造成國家重大損害?管見以為,這可以作為一個國家是否文明的標準。

(醫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