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經濟數據報喜 新興亞股Q4上演補漲行情

鉅亨網/鉅亨網記者周康玉 台北 2013.10.02 00:00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於10月1日公布的報告顯示,ISM製造業指數出乎意料從前月的55.7攀升至56.2,創2011年4月以來新高,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經理人陳伯禎指出,美國經濟若持續改善,將增加對歐洲、亞洲及其他新興國家的拉貨,有助於歐洲及新興市場的出口及經濟成長,將帶動新興亞洲股市後續上演補漲行情。

目前亞洲9月製造業活動亦顯露好轉跡象,中國、台灣景氣轉強,印尼、越南重返擴張,印度和南韓萎縮程度也減緩,反映出美國、日本、歐洲等工業化國家的需求增長,正使出口導向的亞洲經濟體受惠,這也是為何看好新興市場的原因。

陳伯禎表示,在美國經濟成長確立的帶動下,目前各項科技業指標持續走高,新興亞太可望受惠美國第4季拉貨效應,帶動出口於下半年回升,加上亞幣先前走貶,有利於出口商獲利,並提高亞洲出口競爭力,是以看好亞洲出口股的表現,可望帶動新興亞太股市表現優於整體新興市場。

綜觀亞股盤勢,目前總經與市場狀況類似於2004年與1994年,皆是美國升息前的回檔,由於升息顯示全球經濟回溫、基本面好轉,是以依歷史經驗推斷,預料第四季亞股大盤將有20%以上報酬可期,複製2004年的行情。此外,目前亞洲企業每股獲利已較前波高點高出18%,然本益比仍較前波高點低42%,由成長面與價值面來看,新興亞洲遠優於東歐及拉美。

展望第4季,由價值面來看,新興市場平均本益比約9.8倍,低於長期平均的11倍,其中新興亞洲股市本益比約11倍,仍低於中長期平均的12-13倍,股價水準極具投資吸引力。再由資金面來看,目前全球仍維持低利率政策,投資人繼續追尋高風險、高收益資產,因而預期基本面較佳的新興市場可望持續吸引資金流入。此外,由於流動性增加和企業盈餘的增長持續,預期亞洲中小型公司股的表現將優於大型藍籌股,估第4季亞洲小型股基金仍有20%報酬可期,故投資重點可集中於可能大幅勝過指數的個別中小型股。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