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中國產能過剩 拖累台灣出口動能

自由時報/ 2013.09.29 00:00
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中國經濟正進行結構轉型,而部分行業也面臨產能過剩,衝擊台灣出口動能!國內智庫元大寶華經濟研究院指出,台灣對中國出口以電子產品、精密儀器、化學品及塑橡膠製品等為主,但中國與台灣出口關聯度高的部分產業,今年一到八月平均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均明顯下滑,不僅凸顯中國部分產業出現產能過剩,更將減弱中國拉動台灣出口力道。

中國市場減弱 衝擊台灣

由於台灣出口高度集中與依賴中國市場,當中國拉動台灣出口能力開始減弱,將對我國經濟景氣造成重大衝擊。根據統計,我國出口到中國以電子產品、精密儀器、化學品、塑橡膠製品與基本金屬等五大類,合計占台灣對中國出口比重的七四.六%。

不過,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最新數據,今年一至八月平均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衰退二.二%。元大寶華表示,台灣出口到中國最主要的幾個產業當中,包括:化學原料與其製品的PPI年增率下跌三.七%,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也衰退二.六%,金屬製品衰退二.一%,塑膠、橡膠製品衰退一.四%,這些產業PPI下滑,將影響到台灣出口到中國的成長能量,政府必須審慎因應。

元大寶華指出,近年來,中國積極擺脫過往的投資驅動型成長模式,雖然中國今年第二季投資對國內生產毛額(GDP)貢獻度雖仍高,但內涵已轉變,這影響與台灣出口關聯度較高的製造業。

依賴中國市場 利潤微薄

雖然全球景氣可望持續復甦,但強度大不,而台灣景氣的復甦也是「貧血式成長」,尤其,目前經濟存在結構性因素,包括:「內需不強」、「薪資不漲」、「投資率不振」等。外資證券分析師認為,台灣過去依賴中國市場作為出口的支撐力道,但只能賺進微薄的利潤,且多是中間材或原物料,而非終端產品,對台灣經濟貢獻本來就非常小;台灣應該積極進行經濟結構轉型,並發展高附加價值的內需產業,才能擺脫景氣低迷的泥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