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始於2012年8月,在一個原住民文化產業相關會議上遇見了惠雯(原促會秘書長),熱切地向我們提起西拉雅風管處有一個剛公告的標案,是關於西拉雅族的部落觀光培力,地點分布在台南2個部落。然而,那天就僅此而已,留下彼此的mail,離投標結束的日子不足1個月。
相隔1個禮拜,人在新竹的我們仍然投身在某個會議中,接獲惠雯來信,信件附加了標案內容,而那天,展開了我們第一個步驟──打開瀏覽器,鍵入「西拉雅族」。
2012年10月,西拉雅文化部落觀光培力輔導推廣一案,原促會確定得標,開啟我們與這片山林緊密聯繫的大門。這篇文章,是一筆早知道必須要完成支付的「應付帳款」,但若沒有用心用力地走過跑過這些日子,它僅是平淡空泛的流水帳,但我們想使它帶有一些「驚世駭俗」張力,所以記錄,所以回憶。
尋夢/找尋潛藏心頭的夢想藍圖
這個難以從行政區域上細分其範圍的聚落,靠近南168縣道這端的稱「口埤」,而較內側倚南173縣道的稱「九層嶺」。初次造訪時,行駛在交錯複雜且崎嶇不平的產業道路,險些迷失在山林間。
當地人向我們介紹,九層嶺之所以稱作九層嶺,是因為山林間的地勢起伏不斷,層層疊起,而「9」這個數字在西拉雅族生活中代表的是極大數,所以九層嶺並不是因為它有9層。住在九層嶺制高點的大姐家,在地人笑稱9樓,乍聽之下可能會誤會是另外一種「9」樓。言談中,感受到這群隱居在山中的西拉雅族人,樂其天然的生活態度。
雖然部落的外觀並不明顯表明西拉雅族的文化特色,但散步在這裡,可以很自在地走著,感受不同於都市地區的一切。若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是早就注定的,那麼來到口埤及九層嶺一帶,美麗的西拉雅山城,遇見這群善良真誠的西拉雅族人,應是上帝最巧妙地串聯。若要問,這裡有什麼好玩的?那,我們由衷建議,當你看完這篇文章後,不妨趁空來趟小旅行,體會看看吧!或許答案就在你走進山林間的那一刻就知曉。
入秋的10月,得標確定,計畫團隊召開會議,大致確立了團隊的內部分工,預定11月中,趁著族人每個星期必定會聚集的禮拜日,前往部落與族人們進行計劃「啟動會議」,往後幾乎每週我們都會來到部落,這一趟相互陪伴的旅程就此展開序幕。
初次的啟動會議選定在11月中,教會集會後召開,會利用這個時間,主要是因為在9月造訪部落時初步了解,部落的環境設施、生活習慣及信仰分布,在這個近8成信仰基督長老的部落,最常態且多數人參與的集會就屬每週的週日禮拜。首次集會宣傳,縱然訊息發布不夠全面,但仍有為數不少的族人參與。會後發布了公開徵求部落駐點人員遴選的消息,回過頭來看,這次的會議是在族人心中埋下夢想種子的開端。
12月,部落駐點人員確立。月初,部落正逢「盼望的季節‧來唱西拉雅」Running Siraya音樂祭,初次看見部落及教會的動員能量,從停車場的安排、交通管制的人員調度、活動餐點的準備、活動節目的安排,整個部落上下齊心接待來自各地區的遊客。活動結束後,我們與部落進行討論會議,討論關於部落對於觀光培力的想像及部落發展走向。
會議一開始有人這麼說:「部落是一群人一起,西拉雅的文化不是一個人做決定的,而是部落一起,若無法獲得整個部落的共鳴,會變成少數人在做,就會不足。」
這樣的發言引起與會的族人們紛紛提出對於本案執行的想像與期待。「成為觀光地區需要3個要素:地方的故事性、地方藝品、地方食品,透過這3個要素來看土地有沒有適當利用。」「我們非常需要整體的規劃。」「再來蓋幾座茅草屋吧!」「如果可以普遍化的,讓部落裡面不同組織協會的人一起做為決策者,做為一個決策小組,這樣才能兼顧到整個部落的發展面向。」「這樣一個小組需要完善的流程及步驟,可以協助建立SOP嗎?」「如果不足的地方,可以請老師來幫我們上課嗎?」一來一往,逐漸地,這張又大又廣的夢想藍圖,且先畫上了第一筆。因此,部落的文化資源調查及收集成為首要進行的工作。
追夢/西拉雅,我準備好了,那你呢
2013年1月,計畫團隊與部落族人的合力,及駐點人員怡婷的協助下,完成了文化觀光資源的調查與分析、確立平台與提出工作坊執行內容,及建置部落格或網站等工作項目。 從文獻中挖掘到許多關於西拉雅族的記載,16世紀,西方統治者及宗教登台,因語言文化不同,傳教士們為了協助配合推行殖民政策與傳教目的,便以拉丁字母編訂西拉雅語字典及教義書,並稱為「新港語」。
越是挖掘越是相處,越是發現西拉雅族的名分,除了部分的自我拋去外,在官方政策、社會風俗、生活中慢慢淡去,造就這群世居在此的西拉雅族人們成為行政資源的弱勢。而近代,被喚醒的文化根本及靈魂,正在與無形卻巨大的怪獸抗衡。
文化觀光資源調查與分析
在資料的收集上,我們使用了文獻資料收集及敘事訪談,希望能夠將資料廣面且深度收齊。還沒開始調查前,我們錯將文獻上記載的「知母義」及現今的「知義里」混為一談,後來才在與族人的訪談中得知真相。
在口埤及九層嶺一帶的西拉雅族,長久居住在位於台灣南部台南新化區丘陵東南邊,若是要以官方的區域畫分,這片美麗的山林範圍分屬3個里,分別為知義里、礁坑里與大坑里;北接礁坑里,西連知義里,東鄰台南市左鎮區,南以大坑里為界。主要道路東西向為南168號道路(中興路)、南173號道路,南北向為風坑橋農路,其餘以許多交錯的產業道路連接,近代的聚落房舍倚著道路建造,而大眾運輸工具方面僅有興南客運行使,且僅停靠部落外環,對在地人來說,實為不方便。
這裡屬於半集合、半散居型態的生活聚落,在資源調查上,除了文獻探查之外,更利用不定期拜訪部落進行族人口訪,廣面蒐集人、文、地、景、產等5個面向的資料。經過整合後,概分為部落文化觀光吸引力及部落資源,而其中再細分項目。區內除了擁有西拉雅族的文化資源之外,更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最可貴的是,幾名部落耆老能夠擔任部落古道巡禮的響導,過程中自然地帶出在地西拉雅文化、竹工藝、宗教等重要元素,成為了獨特的山城資源。
(下週續,作者分別為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生)
2012年11月初在教會禮拜召開的啟動說明會。(圖文/趙芝良研究室)
「盼望的季節‧來唱西拉雅」Running Siraya音樂祭。(圖文/趙芝良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