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情繫孟加拉 阿喀郎舞自傳DESH

民生@報/陳小凌 2013.09.19 00:00
圖說:阿喀郎.汗舞出自傳DESH。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今年39歲的英國當代編舞家阿喀郎.汗(Akram Khan),一改過去擅長的雙人舞、肢體激烈的特色,9月20日起,一連三天在國家戲劇院表演新作《DESH》中,他將揉合印度古典卡達克與現代舞技巧,訴說如何看待自己身具孟加拉血統、在倫敦出生成長,面對故土時,身處移民第二代的自我認同的掙扎,以及與父親兩代移民之間因環境差異造成的隔閡和焦慮。

《DESH》是阿喀郎.汗最具個人自傳色彩的舞蹈劇場,透過舞作描述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從小和父親之間總是處於互相傷害的緊張關係,父親希望他當個傳統的孟加拉人,崇拜孟加拉英雄,但他小時候卻喜歡麥克傑克森、李小龍,母親則是在他10歲前,都只堅持用母語和他說話。阿喀郎說,這部舞作的創作基礎就是從這出發,探索許多人都會面臨的身分認同。

在2011年,他回到父親的故土-金色孟加拉。他回溯記憶、經驗與神話,結合舞蹈、動畫、裝置、偶戲與光影,編創了首部長篇獨舞,訴說故土的悲歡。而他的父母,原本希望兒子長大後能成為醫生或工程師,當時讓他學習印度舞,只是希望出生在倫敦的他不要忘記根源, 誰知道卻誘發他一發不可收拾的舞蹈「夢」。

《DESH》是孟加拉語的「故土」,阿喀朗將一個人在台上獨舞80分鐘,身兼自己、父親和自己心靈深處的反射。他在舞作中加入大量劇情與對話、美術等元素,來展現他在追尋孟加拉文化過程的認同與掙扎。他更在舞作中頭頂帶「面具」以父親意象,貫穿整場表演。對阿喀郎而言,除訴說著對於父親的故土及孟加拉的悲歡 重新檢視自己與父親之間的關係,也讓他重新認識那個陌生又遙遠的孟加拉家鄉。

《DESH》由許多故事串接而成,阿喀郎在舞作中嘗試用面具和動作,呈現家鄉老廚師歷經戰亂後的漠然、小姪女受西方文化洗腦喪失原生文化的種種情況。這部作品2011年在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首演後,被國際舞評譽為「阿喀郎巔峰之作」,橫掃英國各大獎項。

擔任《DESH》視覺藝術指導的葉錦添,3年前與阿喀郎一同前往孟加拉10天,尋找創作元素,他更鼓勵阿喀郎發掘生命的根源,並出任舞台設計;這個舞作,對阿喀郎來說:別具意義,他透露,計劃將DESH拍成一部舞蹈劇情電影,讓故事以不同的面貌呈現。

《DESH》將在9月20日到22日於國家戲劇院一連演出3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