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藝術銀行346徵件 10月機場啟動

民生@報/陳小凌 2013.09.16 00:00
圖說:排灣族畫家伊誕‧巴瓦瓦隆向龍應台解說自己的作品『呼吸的養分』。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自己的藝術家,自己疼愛;自己的環境,要自己創造。」文化部長龍應台強調這是藝術銀行的初衷,今年編列7000萬元推動「藝術銀行」計畫,第一階段將先與交通部合作,最快10月在松山、桃園、清泉崗和小港等4個機場亮相。民眾出入機場時,就可以看到台灣藝術家的作品展示。希望未來醫院和飯店大廳,都可以看到台灣藝術家的作品。

文化部今天公布第一批購入195位藝術家共346件作品,藝術品每月租金為購入金額的0.4%,以30萬元的作品為例,每個月租金只要1200元,3個月為一期,最長可借一年,但保險、運送等代辦成本須另計。即日起開放公民營業機構、私人企業及非營利組織承租,讓公共空間、辦公室都能有藝術品點綴。

首批購入作品,涵蓋平面畫作、攝影、錄像、立體雕塑、復合媒材及新媒體等。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黃才郎表示,「藝術銀行」評選出的作品,必須擁有適租性,考量到作品的保管、維護、運送、耐久,以及在公共空間的展示性,因此主題會偏向明朗、愉悅,也會優先考量有未來發展潛力的藝術家。

此次入選藝術家年齡橫跨22歲到84歲,還有聽障畫家林緯萱的超現實油畫,傳遞心靈吶喊和風景。素人藝術家柳伊蘭的畫作讓龍應台感受:「找到一個自發性式造型,又貼近本土情懷。」

原住民排灣族畫家伊誕‧巴瓦瓦隆的作品『呼吸的養分』,是感受生態自然是孕育呼吸的大地之母,人與生態關係應是相互尊重的。他表示,除了能讓更多人看到他的作品,也希望能為營造社會藝術氛圍盡一份心力。

攝影家吳政璋的作品『台灣「美景」─南二哥檳榔站』,與『台灣「美景」電線』,試圖在失控與美景中尋找一種反省與改變的可能。

龍應台也期盼,總統府、辦理外交的場所、大使官邸、立法院、行政院等能加入「藝術銀行」,更鼓勵企業積極參與,不管是用捐款給基金會的方式,或者加入租賃,還能透過認養空間給予台灣藝術家實質上的幫助。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