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源今天在新北市災害管理國際研討會,專題演講時表示,極端氣候已變成常態,一個颱風動輒1000毫米、2000毫米雨量,所以國土規劃、區域計畫、都市計畫都必須以不同的思考邏輯重新規劃。
他提出總合治水的概念,以都市計畫的角度來解決都市治水的問題。李鴻源說,都市規劃必須以低衝擊開發的「海綿城市」概念,讓大部分的水可以吸收在滯洪公園、廊帶、滯洪池地底下,以改善都市地區的淹水。
李鴻源說,先以非工程手段談治水,再談治水的工程手段,其關鍵在於政府各單位間的整合,並要修正法規。
演講中,李鴻源以清境農場等超限利用為例子,說明目前推動的「防災型都市更新」概念。他說,如果發生山腳斷層6級地震,會有4000棟房屋倒塌,「包括我家所在地的新北市泰山」,所以,要找出老舊公寓,透過都市更新創建安全的居住環境。
對總合治水,李鴻源認為,治水問題成功關鍵不在技術,在於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社會價值觀。
李鴻源提到,營建署已經套疊出最易發生災害的淹水、山坡地、土石流等風險地圖,顯示出全台灣高危險地區,以北部地區統計就有414個村里。
李鴻源說,有了災害風險地圖,就可以檢討區域計畫,建設避開高危險地區、做好都市的規劃,並且在人口密集區做好都市更新的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