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中產大軍加入 新興亞洲轉型服務業

自由時報/ 2013.09.09 00:00
編譯楊芙宜/特譯

亞洲新興國家日漸富裕,隨著每年數百萬新中產階級大軍加入,對服務業需求驟增,即將轉型成以服務業為主要驅動力的經濟。官方統計顯示,最快今年或至明年,服務業將首度超過區域新興經濟產值一半。此里程碑意味著,亞洲將從世界工廠角色,搖身一變以國內消費為重心的經濟。

從1960年代日本經濟擴張,1970年代亞洲4小龍崛起,到1980年代中國經濟自由化,戰後亞洲成長主要由政府投資策略帶動,投入大量經費製造工程師與工廠,生產了世界上大半衣服、玩具與消費電子產品。

資金轉向國內消費市場

但隨著亞洲工資與幣值逐漸上揚,投資—出口模式變得愈來愈缺乏吸引力,資金正轉向國內消費市場,對銀行、醫療照顧與零售業等服務業員工的需求增加。

亞洲開發銀行經濟學家朴東炫指出,亞洲變富裕為自然結果;服務業從2010年時占整體開發中亞洲國家國內生產毛額(GDP)48.5%,至今年或明年,則將首度超過產值一半。此比例在開發中歐洲與拉丁美洲國家約為60%,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約為75%。

需求增加促使有全球近三分之二人口的亞洲經濟版圖重新平衡,中國領銜的出口依賴經濟體,開始把焦點轉到5.25億中產階級消費者身上,吸引更多提供各種金融、法律、餐飲、托兒等服務的國際企業,在亞洲設立辦公室。根據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估計,至2030年,全球將有超過三分之二中產階級居住在亞太地區。

亞洲正跟隨著美國上個世紀採取的發展路線。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服務業工作占非農就業一成,遠低於製造業的38%。現在,根據政府統計,美國5個工作中,就有4個為服務業,對美國經濟貢獻高達68%。

印第安納州聖母大學經濟學教授卡波斯基表示,亞洲國家發展道路跟美國沒兩樣,也將輸出更多技術密集製造的產品、輸出更多高技能服務。上爬技術階梯有助於亞洲開發中國家創造如律師、銀行家等技能更高、薪資更好的非製造業工作,取代傳統叫賣攤販、清潔工之類的角色。

亞銀另位經濟學家李昌鏞指出,工廠大量自動化下,更大的製造業不必然會像過去一樣創造出更多工作;然而,當經濟體進一步發展時,製造業反而能創造服務業的工作。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統計,亞洲平均薪資在2000年至2011年期間幾乎倍增,相較同期已開發國家僅增5%、世界增幅約23%。當各國逐漸往經濟發展階梯上爬,新增財富有益於不同生活方式、消費金融與零售業生意。調查研究機構歐睿國際今年4月報告顯示,從2007年至2012年亞太地區人均可支配所得實質增加逾19%,在中國的比率更達63%。

渣打銀行越南分行消費金融主管阿若拉說,薪資更高導致開支與借貸增加,更多人現在首次能夠負擔保險、存款計畫或投資房地產;6、7年前信用卡在越南還是新鮮事,現在大部分銀行都提供申請,而中下收入民眾無擔保貸款的成長也很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