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SMAP X SMAP 台灣90年代幸福嗎?

民生@報/陳小凌 2013.09.05 00:00
圖說:《SMAP X SMAP》以日劇十一集的形式為敘事結構開展,回應「輕薄短小」的時代標籤和符碼。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90年代的台灣,躲不過全球化、網際網路的風潮影響,席捲而來的日劇、卡漫,加上「哈日族」的興風作浪,台灣的人文價值觀在哪兒?莎妹劇團導演王嘉明的「常民系列」之三,《SMAP X SMAP》鎖定台灣90年代,書寫消費主義與資本社會所建構的幸福論。《SMAP X SMAP》也是今年臺北藝術節的壓軸大戲。

王嘉明表示,過去,幸福是公領域的問題,以往思考幸福不僅僅只想到自己,還擴及至社會,與社會的關聯性非常非常強,但到90年代開始慢慢切割,現在則是完全切乾淨變成是私領域。「現代人對於幸福的看法,90年代是一個蠻關鍵的年代。譬如說現在很多人想開咖啡館,想回到比較個人、私領域的幸福觀。」90年代的幸福觀,發酵至今改變了我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態度。

王嘉明從網路、書報甚至論文,多方蒐集資料,拼湊升斗小民的生活面貌,書寫90年代台灣人的幸福論,素材來自於日劇如《東京愛情故事》、《高校教師》;動漫如《灌籃高手》、《新福音戰士》;流行歌手如安室奈美惠、宇多田光、小室哲哉,並加入台灣重要社會事件對照,如白曉燕綁架撕票案、幼稚園火燒車、千島湖疑案、彭婉如、劉邦友、衛爾康大火等,90年代星巴克和IKEA進駐台灣,也成為全球化的重要象徵。

以日劇十一集的形式為敘事結構開展,回應「輕薄短小」的時代標籤和符碼。王嘉明說,不管在日劇結構、PTT如slogan般的短短推文、BB call的5201314(我愛你一生一世),甚至Win 95 ppt的扼要語言搭配圖檔的呈現方式,都在在反映此一現象,Facebook及Line中的發文形式及思考邏輯也受此影響。「效率」成為政治正確的標準答案,王嘉明說,大眾馴服於快步調的社會機制之中,渾然未覺質疑的可能,「我覺得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因為你沉不下來。」

兩大面的Key板置於舞台中,演員同時扮演角色和攝影師,輪流拿著攝影機拍攝舞台上的事件,投影於螢幕上,在角色與攝影師間互換,呼應布萊希特的疏離效果,要觀眾思考與感受。透過拍攝與被拍攝的行為,呼應90年代部落格興起。

事件在舞臺上化身歷史符號,書寫著一幕幕你我的青春紀事。王嘉明的「常民系列」作品,則從微觀的角度,從通俗文化和常民角度切入,作為闡述過去記憶、聯結世代情感的切入點,翻轉我們對歷史的認知。

《SMAP X SMAP》9月6日至8日在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演出四場,目前票房銷售已達九成五,每場尚餘少量票券,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或洽莎妹劇團02-2301-095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