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社論:歐巴馬為何執意攻敘?

立報/本報訊 2013.09.02 00:00
敘利亞兩年內戰在8月22日傳出施放毒氣彈導致數以百計平民死亡的新聞。敘利亞政府及反抗軍互指對方施放。歐美國家多採用反抗軍的說詞並強烈譴責敘利亞政府。美、英、法等國甚至主張派兵干預。但是,聯合國安理會無法獲得共識,俄國意見尤其強烈,挑戰美國提供證據的可靠性。10年前美國在入侵伊拉克前所提供大量毀滅性武器情資,事後證明是虛構的。因此,對於這次美國的「證據」多有保留。此外,阿拉伯國家、聯合國秘書長、眾多第三世界國家等等都認為,防止施放毒氣以及解決敘利亞內戰的問題,應該採用外交與政治的方式,而非訴諸外來強權武力干預的辦法。

在國際輿論壓力下,力主「武力教訓」的英國政府也得不到下議院的支持而被迫放棄使用武力。法國態度也轉向保守。美國國內民意,儘管民眾相信毒氣是敘利亞政府施放的說詞,反對武裝干預的比例仍超過半數。在世人皆曰不可的狀況下,美國總統歐巴馬依然執意要以武力制裁敘利亞政府。這是為什麼?

首先,美國意圖經由教訓敘利亞政府來樹立自己的正義形象。這是西方帝國主義慣常的技巧,以達到宰制世界的目的。帝國主義對第三世界的侵略不止有堅船利炮的一面,還有占據道德制高點的另一面。它們要顯示出侵略弱小國家是為了幫助這些國家文明化,脫離貧窮、愚昧,甚至是要拯救當地人的靈魂(傳教)等等。侵略者打扮成救世主的嘴臉,這不僅可以麻痺被侵略者乖乖地當順民,也麻痺自己,深信這是正義的行動。在二戰後,占據道德制高點比直接的武裝侵略更有效;即使要動武,也要宣稱是為正義而戰。尤其最近美國的道德形象因史諾登事件而破產,亟需挽救。敘利亞毒氣事件正好彌補這個破產形象。

其次是經濟因素。戰爭消耗大量物資,正是解決資本主義生產過剩、需求不足的特效藥。這是資本主義國家不斷進行侵略戰爭的基本原因。美國在二戰後打了兩百場左右的侵略戰爭,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遇到經濟危機,戰爭就具有更大的誘惑力。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是受19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的刺激,這已經廣為歷史學者所認定。2008年金融海嘯引起的經濟危機在歐美先進資本主義國家遠未過去,宜乎美英法等國熱衷於開戰。

再來是政治的考慮。軍事工業在美國已是龐然怪獸,它和統治階級組成軍工綜合體(Military - Industrial Complex),官商勾結,彼此人員流通,形成利益共同體。這些軍工企業在選舉中往往是候選人的大金主。對於軍工業者,開戰就有訂單,就能賺錢。在他們影響下,美國政府不打仗可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