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平田晃久發酵說v.s吉村靖孝遺傳鏈 新生代謝建築風

欣傳媒/許家禎/台北報導 2013.08.29 00:00

被喻為日本建築代謝派傳人的新生代建築師平田晃久與吉村靖孝28日來到台灣演講,擅長將建築回歸自然的平田與近年致力於貨櫃建造住宅計劃的吉村,雖然各自擁有不同的設計風格,但思考邏輯卻都承襲代謝精神,像平田認為建築靠著不斷「發酵」逐漸形成都市、吉村則以「遺傳」來說明建築與群聚現象的產生。

曾在伊東豐雄事務所工作的平田晃久,被國內知名建築學者謝宗哲喻為日本建築自然派掌門人之一,其設計最大特色就是擅長將建築回歸自然,在他的許多作品中常看見空間與自然共存,兩者幾乎沒有界限,並強調這些看似複雜的建築立面與動線設計,其實規則非常簡單就是「發酵」!

平田表示,大自然與日常生活中常看見相互交纏的層次變化,像義大利麵、樹上鳥巢、海中的海草與魚卵或是海草與岩石,如果以這樣的概念來看都市,從地上的貓狗、人類、商店與大廈到摩天大樓,其實就是一個發酵放大的概念,而用這個角度來看建築將會十分有趣。

他以自己的作品為例,空氣中煙霧的原型如果放大發酵,上頭如皺摺般的紋路產生規則,以這樣的概念做出一張如大花般的特色椅子不僅在東京藝廊展出,還出征倫敦藝術界,甚至約旦女王也當寶收藏。有了椅子的經驗還不夠,平田將概念再擴大進化成美術館建築,他應用幾何學將等邊三角形相互連結,結果意外的產生自然皺摺花樣,讓整個展示空間上方就像鑲了一朵白雲一樣。

「使用數學幾何看起來很複雜,但其實是以單純的規則來做的!」他再以這次代謝派台北場外的裝置作品為例,用三個原本緊閉的盒子相互堆疊來做創意發想:重疊的部分成為室內空間、但打開盒子即變成窗戶或是連結戶外的開放空間,讓建築會呼吸也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

相較於平田晃久的「發酵說」、吉村靖孝則以「遺傳」來看待建築的構成,名詞雖不同但都有代謝的基因。吉村生於1972年當時雖然被視為代謝派式微之時,但他卻將黑川紀章的膠囊建築,與菊竹清訓從地面垂直向上衍生的建築單元體概念牢牢記在心裡,思考1970年代開始大量在世界各地、彷彿血液般流轉的貨櫃,這種同樣是單元體的空間,是否能被再次利用甚至不斷使用。

吉村表示,2011年的日本311大地震,許多臨時組合屋派上用場,但大多造價昂貴且僅使用一次,為避免造成浪費,他將20尺的貨櫃改造成組合彈性十足的單元屋,若再加上智慧型家用電器與設備,那麼住在貨櫃屋就如同住一般公寓一樣,且移動與組裝更方便,如貨櫃一樓裝置各式電器,而二樓加上床架就能使用,想搬家?二樓裝進一樓裡就能整個移動相當方便。

別以為貨櫃屋僅能作為緊急應變使用,其實他的Bayside marina hotel案子,就放大執行了這個計畫,由於業主想要在面海的工業區附近經營飯店,卻又怕經營不善後拆除需要花掉龐大費用,因此找上他設計貨櫃飯店成為當地特色旅宿!如此一來,貨櫃千變萬化就如同血液不斷流轉遺傳,延伸為社會基礎建構的一部分。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http://solomo.xinmedia.com/archi/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