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27日召開會議,決定11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18屆中央委員會第3次全體會議(三中全會),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
中國大陸「新京報」訪問大陸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指出,大陸改革開放以來,一些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改革決策,都是在黨(中共)的三中全會上做出的。
他說,從中共14大以來,一中全會和二中全會主要是人事工作方面的部署安排,三中全會則是推出重要改革政策和體現新一屆領導施政綱領的會議。七中全會則擔負著「承前啟後」的重任。
中共11屆三中全會被視為開啟了改革序幕,不只因為全面糾正「左」的錯誤,審查一批重大冤假錯案,停止使用「階級鬥爭為網」口號,還因為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
其中,通過了「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之後以安徽鳳陽小崗村包產到戶為開端,中國農村掀起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農村體制改革浪潮。自此,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代社會建設新時期。
中共12屆三中全會則通過「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首次明確指出,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不是計劃經濟,而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使中國改革從農村走向城市。
13屆三中全會則通過「關於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確定全面深化經濟改革的指導方針。
在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背景下召開的14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企業改革、市場體系建設、宏觀調控體系建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改革、農村改革等8面向的經濟體制改革內容。
15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到2010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鬥目標,提出「貫徹土地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政策」。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的16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國企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等。
中共17屆三中全會則提出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立保護補償機制、逐步縮小徵地範圍等農村改革的部署。
11月將召開中共11屆三中全會,將推出哪方面改革方案,備受各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