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義縣舉辦的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上,今天邀請彰化縣、嘉義市教育處報告推動分組合作學習的狀況。教育部長蔣偉寧聽完後表示讚許,但也強調,學習應該是「diversify(多樣化)」的,他擔心大家一窩蜂學習同一套模式,反而適得其反。
蔣偉寧說,任何事情都不能變成「一元」,就像成功不會只有一個模式,他不斷提醒各縣市教育首長,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把學生當主體,可以用很多方式,不必也不該將模式定為一尊。
近來佐藤學、學習共同體等觀念蔚為風潮,台南市教育局長鄭邦鎮表示,大家都知道課程該改革,但卻沒有方向,「就像是在大海中載沉載浮,看到一株稻草便努力抓緊,以為獲救了」。
鄭邦鎮也以近來火紅的議題性節目為例,2至3位主持人透過對話方式談論新聞,各電視台爭相仿效,在形式上也類似「學習共同體」的概念。
鄭邦鎮說,上述作法有好處也有壞處,對話的確可以讓每一個成員都有參與感。但節目你一言、我一語,光是洪仲丘議題就可以談一個月,內容片斷也真假難辨。
鄭邦鎮認為,「學習共同體」應該是一個輔助措施,傳統的教學方式仍有一定價值。他擔心有些老師沒準備好,讓學生分組自己學習,藉此減輕負擔,等到需要老師上場時,反而說不出什麼道理,「準備好再來作變化,才會相得益彰,否則就只是濫竽充數」。
台北教育大學校長張新仁也說,天下沒有唯一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可能定為一尊」。她建議教育界看待佐藤學、學習共同體,可區分為「上位」的教學型態,以及「下位」的教學策略,前者是整體環境、生態的改變,現在台灣亟需改革教師單一講述的模式,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
至於下位的策略,則可以有很多方法。張新仁說,目前學界歸納的合作學習型態就有數十種,然而殊途同歸,就是要讓「教室裡沒客人」,每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