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博文。Photo: obamaths.blogspot.com
21歲的趙博文和一般的年輕人一樣,喜歡上夜店,也喜歡聽搖滾演唱會。濃濃的眉毛下掛著一副不算時尚的銀框眼鏡,身高體重一般,外型普通的他就像電視裡親切但毫不起眼的卡通人物。
不過,小小年紀的他已經是中國政府資助、一項天才基因密碼的研究計畫的主持人,簡言之,他的天才程度超乎一般人想像。
趙博文小時後就被發現是「天才兒童」,之後進入中國頂尖中學之一的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就讀,但17歲那年他做了個讓家人朋友都錯愕的決定,他輟學了。現在,他負責中國最高生物科技研究機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BGI)的基因研究計劃。
他打算利用機構內最尖端的DNA排序設備找到找到影響智力的基因因素,他與其他跨國的研究夥伴預期這些研究在10年內會被應用於篩選試管嬰兒的胚胎,將人類後代的智商提高20點,理論上來說這個差距可決定一個人是否可以從高中跨入大學教育。
這種研究使很多人感到不舒服。領域領導刊物「智慧」(Intelligence)期刊的創刊編輯底特曼(Douglas Detterman)表示:「人們不喜歡討論智商,因為這違背了他們平等的觀念……我們以為大家生而平等,我們重視成就,人因為努力才能成功。」
他接著說,人們害怕這種有些人生來就比別人優越的概念,即使今日我們已經接受智商來自遺傳,但仍有許多人認為任何提升智商或試圖了解其中過程的行為都是很可怕的,意味著未來我們將有許多「超高智商」的後代。
不過,在趙博文的實驗範疇裡沒有這樣「不理性」的顧慮。他把智商比作身高,「有些人天生長得高,有些人矮。」實驗進行至今3年,他的基因學家團隊檢視了2000個高智商的基因樣本。接下來他打算從自己的母校人大附中取得更多的基因樣本,他相信,只要有足夠的樣本數,智商的基因密碼終有破譯的一天。
展現驚人天分
2009年夏天,17歲的趙博文參加了 BGI 舉辦的夏令營。當時該機構的共同創辦人汪建發現身材瘦小的趙博文一人在走廊上,覺得奇怪就問他:「你在這做什麼?怎麼不在上課?」
「課太無聊了。」趙博文答。
汪建當下對這少年頗有好感,將他交給機構另一名領導科學家李英睿。李英睿問他說:「聽過Perl語言沒有?」(編按:一種高階、通用、直譯式、動態且相當複雜的程式語言,常用於分析基因組合數據)。趙答沒聽過,李英睿於是拿出厚厚一本Perl語言教科書,心想離夏令營結束剩兩週,絕對足以打發這小子了。
不料,幾天後趙博文跑去找李英睿說自己已經看完了,還問:「有沒有更難些的書?」
一般大學生學習Perl語言大概需要一年,李英睿驚訝之餘又給他一組龐大的基因數據和複雜的統計問題要他解,想著這次應該夠他忙的了。結果當天稍晚,趙博文就帶著問題回來。
「做完了。」他說。
問題不只做完而且全部正確,更驚人的是他還在這些數據上建立了精美介面。隔天一大早,李英睿走進汪建辦公室說:「這孩子是天才,你一定要留住他。」就這樣趙博文中斷學業,離開父母展開研究生涯。
找出超級基因
趙博文對於人類天生的智商深深著迷,他想要知道是什麼決定了他們的聰明才智。他舉了奧林匹亞數學競賽為例,中國有2/3的學生都接受訓練,但只有非常少的人能脫穎而出成為選手,他認為這跟天生的智商很有關係,「你不能要求低智商的孩子光靠努力就成為優秀的數學家,那是不可能的。」他更說,希望藉由這項研究可以幫助中國學生不要再浪費時間。
2010年十月,來自奧勒岡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Steve Hsu訪問BGI,他對認知能力基因很感興趣,因此與趙博文和其他同事一起加入研究。
「多數的智商變異是與生俱來的,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其中的基因差異之處。」Hsu提出理論,「科學家之所以至今還未找到差異是因為,基因組合中有多達1萬個基因可能發生突變的地方,而其中大概會有幾百個突變會對智商產生影響,每個突變可能都會降低智商半點左右。」
也就是說如果絕頂聰明IQ 150者跟IQ 100的普通人相比較,之間的突變基因差距可能就有100個,其他像身高等等的特徵也是一樣道理。要解開這個基因謎團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取得巨量遺傳數據。
假設趙博文團隊真的成功破譯,隨之而來的後果可能會使許多人憂心。Hsu認為,科學家可以在製做試管嬰兒時過濾胚胎,必定會利用他們所知挑選出所謂的「超級胚胎」,父母也可以從數十個胚胎中挑出最聰明的後代,這對父母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面對許多人的憂慮,趙博文堅稱,「長久下來人類的平均智商會顯著成長,這件事沒有好壞。」你同意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