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DoES Liverpool/flickr
商用3D列印機問市已經六年了,它不斷被寄以帶來個人客製化與設計製造的新黎明的殷切期望,更被「經濟學人」雜誌譽為足以引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科技。
縱然今天它仍然高昂的成本與技術需求仍是普及化的門檻,且成品的實用性也頗具爭議,但最近有些趨勢的改變,讓它的大量普及成為可能。
售價大幅滑落
對任何新穎的產品類型來說,標價絕對是能否在消費市場普及的關鍵:這也是為何Google新推出的HDMI端子影音串流播放器Chromecast只標35美元破盤價、微軟的Surface RT必須大砍150美元推銷的原因。
今天消費型3D列印機的領導品牌MakerBot推出的高階產品Repicator 2要價2,199美金,與動輒數十萬的工業級機器相比已經親民許多;但是如果嫌它太貴,還有更廉價的選擇:3D System的Cube3D 1,299美元、Solidoodle 只要499美元。
而日前Pirate 3D在募資創新網站Kickstarter上的Buccaneer 3D印表機竟然只要349美金;在發表後的10分鐘,就達到了原100,000美金的目標,最後他們竟募集了140萬美金。這樣低廉的售價與人氣,已足以改變市場規則。
雖然Buccaneer 列印出的物體體積(114立方吋)只有Repicator 2的1/4,但依產品售價,形成分眾市場儼然已經成型,顯見這項產品正逐漸邁向成熟。
越來越易於使用
3D印表機需要的檔案,以往是由工業設計與動畫師熟悉的CAD軟體製作。但最近為了普羅大眾,有些公司已經推出了簡單易用的應用軟體。MakerBot的Digitizer,就像是3D的影印機,它能夠掃瞄機器中的物體,建立3D模型檔案。該公司的產品,甚至是第一個在Windows 8.1上能夠「隨插即用」的3D列表機。
Pirate3D則以瀏覽器為運行環境的發表簡易工具Smart Objects,使用者可以用拖曳節點的方式來編輯,修改現成的3D範例模型,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狀。
產品在市面上的能見度逐漸提高
從負面來看,或許3D列印可能被用來列印槍支、商品也更容易被複製山寨;但隨著技術普及,每天都能替這項技術找到新的應用,像是醫生能夠列印出手術用植入物,NASA更挹注了12.5萬美金研究,可以列印的「太空食物」。
現在我們已經能夠在實體通路架上見到3D列表機的展示品(台北市敦南誠品書店就有一台),Amazon甚至替3D列表機開了買賣專區。
至於高規格的3D列表機,會走相片沖印店的商業模式,以論件收費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被使用也未可知。
待解的課題
然而目前3D列印科技廠商面臨最大的課題是,如何創造消費者的需求。
滿足Geek與DIY愛好者並不困難;但是如何替普羅大眾找到這台機器的日常用途,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因此各印表機製造廠都有自有的內容網站,幫助好奇的消費者瞭解手上的機器能夠列印出那些產品,替它的可能用途創造出不同的想像。
顯見,推廣3D列印的行銷難度會比別的消費性產品更多,或許從行動裝置的內容市場「生態系」可以替業者找到新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