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疫情逐漸擴散蔓延,迄今為止已發現44件病例,且已出現跨物種現象,而筆者及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咸認政府防疫動作仍是慢半拍,欠缺緊急應變能力,在此之前5次所謂的跨部會工作小組會議之會議紀錄,除沒有具體的決議,更沒有實質效果,因此呼籲政府應儘速依據《災害防救法》第七條規定,立即成立「狂犬病中央災害防救中心」,由江院長親自擔任指揮官(召集人),俾有效整合、運用及執行調度國內各單位資源;對於如何進一步有效防治疫情,筆者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集中防檢資源,啟動山區野生動物監測、加速田野調查,並制訂獎勵協捕野生動物之辦法及投放防疫藥物,將狂犬病毒「圍堵在山區」,勿讓疫情一再擴散。重點包括:(一)依據過往執行野生物動全面監測調查結果,了解鼬獾等野生動物的族群分布和罹患狂犬病情形,並劃出重點山區,不讓人靠近鼬獾族群密集之處;(二)感染狂犬病之野生動物會因為遷徙而散佈狂犬病,因此,在自然棲地山區、野外投以減毒或基因重組疫苗(口服疫苗),讓山區野生動物(野狗、鼬獾)服食後,才有抗體能控制疫情;(三)優先訂定相關《捕捉辦法》,請山區原住民或當地民眾(因其較清楚山區野生動物或野狗聚集覓食處所)動員協助投放防疫藥物,並再整合以疫苗注射(即採三步驟:1.捕捉2.注射疫苗3.釋放),如此,方能進一步控制疫情擴散,也可減低對山區居民的威脅;(四)鑒於目前狂犬病病例皆發生在山區,因此建議山區民眾應列為疫苗施打的第二波優先對象,俾安定山區當地居民民心。
二、儘速公布病毒基因序列,確認病毒入臺時間:第一例狂犬病確診至今已逾20天,但防檢局仍未公布病毒基因序列,會像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所說的「難道發現什麼不可告人的事嗎?」中國爆發H7N9第三周即將基因序列製成論文發表在國際期刊,但我們的防檢局為何至今仍未公布呢?原因有三:一是對序列沒有信心;二是看到了不想對外公布的訊息;三是發現疏漏來自防檢局。因此,防檢局應儘速公布病毒基因序列及公開歷年鼬獾進口紀錄,以釐清散播途徑及掌握管控幅度,並應進一步進行基因序列比對,以確認在不同鼬獾身上病毒有何不同?而對於鼬獾的狂犬病的病毒序列與中國有88至92%相似的關連性,防檢局亦應儘速對外說明。
三、儘速尋找病源,並加強邊境管制、防止境外感染: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狂犬病研究負責人布赫育表示,臺灣去年5月發現的案例應不是首例,而且合理懷疑狂犬病存在於臺灣應已不只一年,農委會顯然沒有做好野生動物監測,形成防疫漏洞。是故,建議採取下列步驟:(一)加強邊境管制、防止境外感染:對於凡入境之狗、貓等哺乳類動物都必須符合農委會等相關規定,必須要在「最近已注射過疫苗」狀態(包括附上獸醫證明貓狗健康無虞),尤其要針對狂犬病疫區的動物輸入前應完成疫苗注射,並且根據動物年齡和疫苗狀況在一段時間內侷限活動;(二)儘速增加對野生動物及流行病學之調查與監測計畫,並公布完整的狂犬病監測計畫、邊境防疫之具體措施及提供野生動物相關資訊及流行病學監測結果,俾利整體防疫,有效防杜疫情擴散;(三)嚴加打擊走私進口,禁止鼬獾交易行為,如食用鼬獾或當家庭寵物,唯有杜絕走私,否則即或消滅了狂犬病,也會前功盡棄;(四)進一步的針對鼬獾的生活習性和分布進行研究,製造出針對鼬獾的相關疫苗。
四、全面的宣導教育民眾,面對狂犬病疫情,可採取「二不一要」作法:「二不」是指不接觸野生動物,不棄養寵物,「一要」則是要將寵物帶去施打疫苗外;其次,更要讓國人建立即時且正確的防疫觀念,包括:(一)罹患狂犬病動物,病毒可能已經廣泛分佈在體內,罹患狂犬病動物的組織與畜產品,均不准給人類或動物吃;(二)其他哺乳動物當被罹患狂犬病的動物咬傷後應立即安樂死;(三)不可將野生動物帶回家當寵物。
最後,值此經過半世紀,狂犬再度襲擊臺灣之際,防疫視同作戰,冀望行政院能有效統籌、分配和督導推動各部會對狂犬病的各項防救及防治作為,全面提升防疫層級,儘速讓疫情獲得控制,俾保障國人與動物健康以安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