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蕭萬長: 台灣應看到服貿協議的機會,而不是威脅

yam蕃薯藤新聞/天下雜誌提供 2013.07.18 00:00
中華民國前副總統蕭萬長今日於天下經濟論壇夏季場指出,對於ECFA與服務貿易協議的簽訂,有人擔憂未來兩岸的競爭大於合作,甚至弱勢產業將無以為繼,他認為應該學習創業家看事情的角度,都是看到機會,而不是威脅;從正向的角度面對變局,不斷提升能力,擴大合作基礎。 天下經濟論壇夏季場無懼颱風舉行。來自兩岸近二十位講者,齊聚台北探討兩岸的新創業精神。《天下雜誌》集團董事長殷允芃於致詞中指出,天下經濟論壇已舉辦四年,每一年都嘗試提出一個基本問題:經濟發展到底是為了什麼?到底是為了誰?每個國家,每國縣市都在追逐GDP的成長,但是成長為什麼(for what)?為誰(for whom)? 殷允芃認為,站在世界的轉折點上,在兩岸的競合關係進入一個新歷史起點的時刻,需要以突破的創新思惟、創新策略與創新做法,以新的創業精神,找出、也走出一條不同的路。在追求發展的同時,兼顧起環境的美好和分配的公平,在促進經濟時,不忘經濟成長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民的幸福。 在大會開幕演說中,蕭萬長指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起各界關注,服貿協議生效之後,將逐步減少或消除服務貿易的限制性措施,促進自由化與便利化,更擴大創業家或企業家的發展版圖。台灣擁有雄厚的創新與創業能量,所以要盡全力塑造並發揮新創業精神。他相信,兩岸攜手努力,就能夠在亞洲崛起的歷史機遇中,創造更美好的均富社會。 蕭萬長表示,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二○一二年底公布的世界競爭力報告,台灣創新能力在全球六十個國家中排名第七,居亞洲之冠;企業家精神指標排名亦名列第一。他說:「在去除障礙的兩岸市場中,唯有企業家保持著創業精神、時時警惕、與時俱進,才可能為華人創造新的經濟動能,造福社會。」 他也說,不論是中國大陸的十二五計劃,或是他在年初的天下經濟論壇所建議的成長方針,「台灣要以創新驅動的經濟體,取代以效率驅動的經濟體,兩岸政府與企業都是強調創新發展。」 提到兩岸的經濟合作,蕭萬長舉出數字說,從一九九二年到二○一二年,兩岸貿易總額高達九千兩百四十三億美元。過去二十年,中國大陸與台灣經貿交流頻繁,如今更達成制度性框架的協議,有利於創業家在兩岸共同市場中,取得更具競爭力的發展。 他強調,在全球化趨勢下,兩岸未來可以走一條更寬廣的路。只要掌握知識技術,不斷創新,就有機會與能力跨越經濟的彊界,充分運用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生產資源,持續延伸中國大陸或台灣的經濟力量。這種從「有限資源」到「無限資源」的經濟觀念突破,使得兩岸經濟發展有了新的契機。 《天下雜誌》五二五期報導「新創業精神」引起各界關注,蕭萬長也從全球化、亞洲經濟發展與兩岸經貿關係,提到新創業精神對提升經濟動能的重要性。 今年初,他參加在中國舉行的博鰲論壇時,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總裁拉加德曾在會中分享指出,從○九年金融風暴之後,至今五年,全球經濟成長的動能,有三分之二來自亞洲,但亞洲國家卻普遍都遭遇轉型升級的問題。 拉加德給發展中的亞洲國家建議,如果要擺脫中等收入的陷阱,就要投資人才,並創造一個鼓勵創業精神的有利環境,亞洲國家才能創新成長。 蕭萬長也強調,過去引以為傲的低廉成本優勢已經不復以往,從事低附加價值的生產製造,僅能在規模經濟下勉強維持,也僅止於少數廠商。因此,亞洲各經濟體的產業轉型已迫在眉睫。各國應引入「創新」思惟,以訴求產業升級或轉型,將傳統勞力密集產業或傳統商業模式,進行體質上的調整。 他表示,亞洲經濟體應是從「降低成本」轉換成強調「創新」帶來的「附加價值提升」,並將過往勞力密集型產業,透過導入新科技、研發、資金、知識、服務等能量,轉而發展知識密集或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帶動產業結構調整與生產效率提升,將能為亞洲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動能。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