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烈日曬6小時 建築工熱中暑險沒命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3.07.08 00:00

日頭赤焰焰,民眾工作應避免暴露在高溫環境下,以免引發致命性的熱中暑。日前彰化就有一名58歲葉姓建築工人,在35度烈日下工作約6小時後突然倒地,且出現意識不清和抽搐現象,經檢查發現耳溫高達41.8 度、昏迷指數6分,死亡率高達8成,所幸經緊急的全面性降溫,終於恢復神智,挽回一命。

經常暴露在高溫環境化,且體溫高於41.1度,合併有神經功能異常症狀,即為「熱中暑」,延遲急救有死亡風險。圖中人物非事件主角。

嚴重中暑不治療 死亡率達8成

專長急診醫學的彰化員榮醫院副院長吳肇鑫醫師表示,今夏的氣溫比往年同期來得高,加上午後雷陣雨造成環境濕度上升,人體排汗功能異常、散熱不易,容易引發臉發紅、口渴、頭暈、噁心、心悸、四肢無力等輕微中暑症狀,即為「熱急症」。臨床發現,最近因熱急症就診的患者,比往年增加2至3倍。

若發生熱急症卻沒有及時降溫,容易因流汗過多、身體脫水,引發「熱衰竭」;惡化時會引發抽筋,造成「熱痙攣」;嚴重時,人體幾乎或完全不流汗,且突然陷入昏迷、抽搐,導致「熱中暑」。

所謂「熱中暑」,醫學上的定義需符合3個條件,包括暴露於高溫環境、體溫超過攝氏41.1度,且合併有神經功能異常如昏迷、抽搐等症狀。老人、小孩、慢性疾病與酗酒者均是熱中暑的高危險群,一旦發作,卻沒有在黃金時間1小時內處理和散熱,死亡率高達8成,且容易合併急性肝腎衰竭、凝血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症等致命併發症。

急救熱中暑 把握散熱4原則

吳肇鑫醫師表示,患者若出現熱中暑症狀,身旁的民眾應在黃金時間內盡快送醫,且途中先幫忙降低體溫。

先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處,墊高頭部,脫除全身衣物,使用電風扇強力吹風,加上噴霧器噴水,進行揮發性散熱。

意識清醒者,宜多補充水分和鹽水;若患者失去知覺,出現噁心、嘔吐症狀,則不宜再補充水分。

幫助患者坐起或側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嗆到。

可用冰水袋冰敷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處,讓動脈循環慢慢降溫冷卻,但不可以讓病人喝冰水或全身浸泡冰水降溫,以免造成血管收縮、心律不整急救時無法電擊等併發症。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0/14369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