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鳳信國小確定要被裁併,花蓮縣光復鄉的大富國小新學年度學生人數,也有可能少於20人,學校能否留得住,恐怕也不太樂觀,但這幾年,社區積極重塑過去的製糖文化,並且全力打造有機村,而東華大學也進駐輔導社區,社區協會認為,若無法與學校教育結合,社區營造無法永續經營,因此居民們都希望學校能夠保留,讓社造的種子與希望得以延續下去。
大富國小6年級的學生只有3位,而且清一色都是男生,除了缺乏學習和異性相處,每次考試怎麼考都會是班上前3名,儘管學生很喜歡學校的環境,但是如此小班的結構,就連學生自己也認為在學習上有利有弊。
大富國小學生 藍政傑:「3個人缺點就是比較沒有競爭力,但是好的地方是,就是老師可以花多一點時間教導一個人。」
大富國小學生 顏嘉緯:「(學校環境)綠色植物比較多,就會覺得親近草木很好,校長也有教我們茶道,就可以讓我們的心慢慢靜下來。」
今年是大富國小成立60週年,在學校的運動會中,許多居民都前來參加,每一項活動的設計都和甘蔗有關,也凸顯出這座小學與在地的連結性。
大富國小校友會總幹事 蔡岳維:「這個學校在這個地方存在,是因為它有一個甘蔗的元素,它是一個蔗工移民村的元素,所以我們希望這個學校,在這個地方的存在,能夠發揚蔗工移民村這個蔗工的精神。」
這棟仿效早期蔗工們所居住的茅草屋,是社區協會為了重塑當年的蔗工文化而特地搭建的,另外炒黑糖體驗,則是東華大學和社區協會合作所推出社區深度之旅其中的一環,眼看著努力有所成果,卻因為學校有可能被裁併,對社區和家長來說,確實是一大打擊。
大富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陳月琴:「甘蔗產業、蔗糖產業,已經慢慢找回來了,各種產業、農產品都已經開始起步,也算是萌芽的開始,當這個萌芽開始了,大家想永續經營下去的,這個節骨眼來撤校,對我們來說真的一大打擊。」
家長 徐小姐:「那這邊的環境資源,跟老師的教學方式都是很好的,那我們會憂慮說,如果轉到他校,小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還有老師的教學方式,小孩子能不能接受,我們很放心把小孩子,送到這邊(大富國小)來就讀。」
為了配合社區,朝向甘蔗文化和有機村發展,這幾年來,大富國小也安排相關課程,因此在面臨學生人數逐年下降的同時,學校也提出「理念小學」的計畫,希望為學校留下生機。
大富國小校長 劉小華:「把目前的課程內容,挪取大約20%的部分,來做理念學校的部分,目前我們想要推展的有機食育這個部分,自己去自編教材,用這個理念去放進去。」
花蓮縣教育處國民教育科科長 羅燕琴:「因為我們也希望說一個學校,可以盡量的往一個正向的去發展,然後學生可以回流進來,他們有一個辦學的特色,他們有一些教育理想想去實踐的話,我覺得我們也很歡迎學校,提出他們一個實驗計畫出來。」
大富國小表示,理念小學的計畫,就等花蓮縣教育處10月底以前的評估結果,而光復鄉是屬於自由學區,如果理念小學能夠成立,不但為社區永續發展帶來希望,也可以吸引縣內具有理念的家長,讓孩子來大富國小,接受部分體制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