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馬轉向大陸示好的政治訊號

美麗島電子報/郭正亮 2013.06.13 00:00
馬英九是否可能藉明年APEC上海年會首度登陸,最近突然廣受關注。6月6日,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顧問曾復生首度拋出這個話題,提議「兩岸可以開始思考運用明年再大陸主辦APEC會議契機,營造亞太國家合作發展『南海和平倡議』,以及『台海和平倡議』,作為歷史性的馬習會搭建舞台」。6月7日,上海台研所副所長倪永杰更進一步提出建議:「如果兩岸妥善解決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業務,國台辦主任及陸委會主委順利互訪,完全可為習馬會醞釀氣氛,創造條件。除了赴大陸出席APEC領袖峰會,馬英九還可回湖南衡陽祭祖,謁拜坐落於南嶽衡山的國軍忠烈祠」。

6月8日,聯合報更是馬力全開,發表題為「全力促成明年APEC馬習會」社論,稱馬習會「將是震動世界的一場盛會,更是開創兩岸更上層樓之新局的絕佳機會」,甚至提醒「兩岸當局如果辜負了這個歷史機遇,該當何罪?」。社論結尾,聯合報還建議吳伯雄在6月13日吳習會上,直接提出這個題目!

馬對兩岸政治對話鬆口

乍聽之下,明年APEC年會就要搞兩岸最高領導人會面,確實有如天方夜譚。但奇怪的是,馬在6月10日接受廣播專訪時,卻有意不把話說死,只說「這些建議我都聽進去了」,並表示若要與中共最高領導人見面,「可能還要創造一些條件才行」。

馬的兩岸弦外之音不只如此,還表現在他對兩岸政治對話的放鬆立場。原本在5月4日,馬針對大陸提出「已經做好兩岸政治對話的準備」,立即重申「不必急」的否定立場;但到了6月10日,他卻改口兩岸政治對話「民間早就在談,政府從沒限制」、「兩岸交流互動愈多愈好、層次愈高愈好」、「怎麼擴大和深化,並沒有任何限制」。
馬還以兩岸互設辦事處為例,說「它裡頭每一樣東西,其實都具有高度政治意義」,並爲了爭取大陸同意台灣版的互設辦事處草案,又對大陸表達善意,重申「在中華民國的憲法架構下,我們不可能把海峽對岸看做是一個國家」、「兩岸互設機構不會成為外交機構」。6月11日,馬爲了說明「一中各表」立場,甚至還說「大陸還是我們憲法上的國土」。

馬故意不把「APEC馬習會」說死,明示「還要創造一些條件才行」,等於標舉「APEC馬習會」作為台灣的兩岸中程目標。原本馬擔心兩岸政治對話必將涉及「處理中華民國定位」,也很難避開兩岸終局的統獨爭議,因而對兩岸政治對話始終保持距離。如今他卻發現,「處理中華民國定位」未必涉及統獨終局,也可導向有關「中華民國領導人如何參加APEC首腦會議」的兩岸政治對話,兩岸要共同解決的問題既可改變,馬當然也可對政治對話保持更開放態度。

中美緩和:警覺「親美遠中」走過頭

馬在6月10日轉向大陸示好,正好在6月7-8日歐習會之後。不管是歐巴馬急於會見習近平,或是美中首腦建立親密外交模式,或是美國給予中國超高規格待遇,或是美國並未擺出遏制中國的強勢身段,或是美國更急於拜託中國化解北韓危機,或是美中合作仍然大於競爭態勢,都使馬警覺到自己太高估美國「重返亞洲」的抗中策略,近一年來馬所採取的「親美遠中」佈局,顯然也走過頭。

馬轉向大陸示好,國際因素是美中對抗態勢不如預期,另有兩個國內因素:

一、振興台灣經濟,台美TIFA談判緩不濟急,但ECFA後續談判+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就在眼前,加上陸資來台、陸客來台、大陸對台採購等重大利多,馬政府都需要與大陸善意往來,才能爭取更好的兩岸合作條件。

二、馬內政不斷失分,從油電漲價、到推行證所稅、到年金改革、到核四公投、到推動十二年國教,導致民調下滑到歷史低點,不得不回到強項兩岸關係,希望藉此力挽狂瀾。

問題是,要轉向大陸示好,就必須回答大陸最關注的兩岸政治對話問題,不能只是一味拒絕。馬原本擔心兩岸政治對話必將導向統獨爭議,低民調的自己必將承受不起,後來經人提醒可將兩岸政治對話的討論焦點,先聚焦在如何針對「APEC馬習會」做出「合情合理安排」,果真如此,不但不涉及敏感的統獨爭議,又可突破李扁兩人所解決不了的國際困境,對馬來說必將是一大加分。

要求APEC馬習會,大陸難度極高

但李扁長達十多年無法出席的APEC領袖會議,難度之高,馬也心知肚明。畢竟歷屆APEC會議,台灣都是由商業領袖、學界領袖、經濟官員代表參加,例如在李登輝總統任內,是由經建會主委蕭萬長、辜振甫等人參加;陳水扁總統任內,代表參加者更多,包括彭淮南、李遠哲、林信義、張忠謀、施振榮等人。

陳水扁執政期間(2000-2008),曾多次試圖改變APEC參與規則,但都以失敗告終。2000年5月首次就職總統,扁派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代表出席APEC,但從2001年6月起,扁就多次表達想親自參加10月上海APEC首腦會議,當時大陸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即明確表示:「APEC成立之初,關於台灣的參加就有明確規定。台灣方面只能派主管與APEC有關的經濟事務的部長與會。APEC舉行了12屆,在此問題上已形成了慣例。對不符合上述慣例的人選,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官員也附和大陸意見,表示陳總統不宜參加。

扁被拒絕之後,仍然堅持由前副總統李元簇以總統特使身份參加,當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總統府官員還表示「大陸方面已經原則同意,將很快向李元簇發出邀請」。結果事與願違,大陸仍然表示已經邀請兩位台灣內閣成員與會,分別是經濟部長林信義、經建會主委陳博志。扁堅持不讓,結果台灣在2001年上海APEC首腦會議以缺席告終。

2002-2004年,扁不得不向國際現實妥協,連續三年改派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以總統特使身份參加APEC首腦會議。

2005年韓國舉行APEC首腦會議,扁再度爭取未果,決定另闢蹊徑,改派立法院長王金平參加,當時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也表示樂觀其成,結果大陸仍然表示反對,扁不得不改派經濟部長林信義與會。

扁最後兩年執政,由於兩岸關係已經陷入緊張,已經不再期待APEC能對台灣做出讓步,2006年扁派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擔任APEC特使,2007年扁派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代表與會。

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關係進入空前改善階段,馬英九派前副總統連戰擔任APEC特使,由於連是2005年啟動國民黨破冰登陸的主導人,深獲大陸當局支持,此後直到2012年,連戰連續五年成為馬的APEC特使。

總結2000-12年台灣APEC特使,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現任官員:經濟官員或學界領袖,如蕭萬長、彭淮南、林信義、李遠哲。

二、商界領袖:如辜振甫、張忠謀、施振榮。

三、卸任領導:如連戰。

即使在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之後,大陸仍然只能接受卸任副總統連戰與會,另如也具有各國首腦會議性質的博鼇論壇,大陸也只能接受還沒上任的副總統當選人參加,例如2008年由蕭萬長與會、2012年由吳敦義與會,大陸顯然很堅持台灣領袖代表的非政府身份。

由此可知,主張2014年改由馬親自參加APEC領袖會議,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APEC場合自然見面,是何等高難度的兩岸要求!

大陸給馬習會,如何找下台階?

不管是國民黨智庫國安組顧問曾復生、或是上海台研所副所長倪永杰、或是聯合報總主筆黃年,都非常熟悉兩岸關係的實際情況,為何他們會不約而同認為,APEC過去13年的兩岸困局有機會突破,都在2013年6月提出「促成明年APEC馬習會」建議?這種政治巧合的底氣何在?

顯而易見,馬能否參加APEC領袖會議,關鍵在大陸是否同意,大陸固然樂見習馬會,但基調是馬以國民黨主席身份,在北京會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這與馬所期待的以中華民國總統身份,在APEC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然見面,二者頗不相同。

可預期的是,馬絕不可能接受比照中國香港的「中國台灣」模式,但大陸也不可能接受中華民國總統身份。一個可能的妥協,是大陸接受馬以「中華台北領導人」身份參加APEC,這對台灣將是空前的國際突破,但對大陸來說,卻必須找到讓步理由,否則對內將難以交代。

筆者以為,大陸對馬讓步的理由,可能有兩種:一種是積極理由,亦即馬承諾推動兩岸政治對話,啟動軍事互信對話,促成兩岸南海合作,促成兩岸高層互訪,醞釀更多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共享中華文化的情感氛圍。

另一種是消極理由,亦即大陸擔心如果不幫馬得分,國民黨可能在2014年七合一選舉慘敗,進而在2016年失去政權。由於習近平的第一個五年將在2017年結束,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2017年又有香港特首直選,一旦台灣變天,恐怕香港也會連動,大陸恐將很難承受台港連續變天的政局動盪。

不管是積極理由或消極理由,馬比起李扁兩人,都更有機會期待2014年APEC習馬會。畢竟只要民進黨的兩岸轉型繼續停滯,國民黨就可繼續吃定大陸,大陸在台灣除了國民黨之外,仍然找不到替代選擇,就不得不在2014年力挺APEC馬習會,以便保住國民黨的執政元氣。

反觀國民黨,一旦把「APEC馬習會」標舉為兩岸中程目標,就會反過來為兩岸政治對話帶來更多正當性與推動力,使在野黨的抨擊相對困難。

總之,馬最近對兩岸政治對話鬆口,顯然已經認知到「APEC馬習會」對他開展兩岸政治對話的正面助力,誠如聯合報所說,馬習會「將是開創兩岸更上層樓之新局的絕佳機會」,深諳兩岸進退玄機的馬英九,顯然對聯合報的建議「聽進去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