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呼吸‧感覺自己-夏鉑坦真仁波切

蕃騰人物/林郁倫 專訪 2013.05.27 09:07

出生於喜馬拉雅山腳下的一個難民營裡,這位僧人在二十多年裡遍遊世界各國,為的是讓更多人能和他一樣觸碰到自己的智慧財富。他的眼光炯炯逼人,並不威嚇,而是充滿了悲憫;講起話來中氣十足,而在抑揚頓挫之間,增添了些許的柔和。這並不令人驚訝,他時常給或多或少的聽眾們講述佛法、資助貧童、成立過數個禪修中心以及如紐約的「嚷日耶謝社」以及尼泊爾的西藏兒童基金等非盈利機構。

一本寫給都市人的書。當你讀了它你就會明白,你不需要有任何的靈修經驗或背景。都是一些基本、簡單而內心的東西。關於他們如何能面對自己的情緒、感受、成功、失敗。

「閱讀這本書時,我非常享受。雖然我不是佛教徒,但書中所述的原則,都能夠用於日常生活裡。我喜歡他鼓勵讀者去衡量自己有多麼滿足,而不是有多麼成功或富貴。」一名網友在網路上分享著讀後感,一天至少花五分鐘的時間,關掉音樂、電腦或電視,然後進行冥想。以及睜開眼的冥想方式:坐著背打直、自然地呼吸、雙眼睜開以免打瞌睡,如果閉上眼睛坐在那,就一定會昏昏睡去。書裡有很多非常好、直截了當的建議,任何人都能從中受益。

過去二十多年來,夏鉑坦真仁波切(以下簡稱仁波切)在哈佛、耶魯等知名大學講課,於各地傳法、靜修、演講與灌頂,足跡遍布全世界。旅居美國逾二十年,他對東、西方文化有深入透徹的觀察與理解;畢生用現代人的語言闡釋艱深的佛經道理;常常不需引用佛經一言一語,就讓聽者充滿法喜;以最真摯的慈悲心,教導世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現內在潛能。

這不只是一本「書」

新聞圖片

1992年夏鉑坦真仁波切於尼泊爾加德滿都的科磐山上重建夏鉑寺暨禪修中心。在這裡仁波切帶領高過130位喇嘛與喇嘛尼,學習大圓滿龍欽寧體傳承。圖/有鹿文化提供

「它要的是大家相信,這裡有一些方式讓你更接近你自己的心,這個”我”是堅不可摧的」夏鉑坦真仁波切說,這本書,讀一次、兩次、三次都不夠好,去感受、去應用於生活中,這才是他真正想要讀者去做的,書裡頭用很簡單的方式去詮釋高深的道裡,讀一次只懂一點點、讀兩次、三次,懂更多一點,但其實他們都還是不懂,仁波切由衷希望大家在閱讀這本書時,不只是要把它當作一本”書”來讀,更要將其融和於實際生活上,把它當作自己的一部分、指引自己去想、去體悟,仁波切說這本書不是他自己,而是在與讀者對話,學會與自己的心相處,與自己和好,帶給大家「日常」的心靈生活。

「這就是我生活的方式,這就是我生活、行動、所想像的事」仁波切說她從來沒有準備好要去”演說”一個高深的道理,多半的日子都在美國和尼泊爾弘法的他,說的就是自己悟道之後的生活方式,「那是一種很簡單、很自然的感覺,結合這樣的精神,牽引受眾去感受、嘗試去了解、去相信,時時領悟」仁波切點出了這一本書最美的地方。

工作就是工作

「不要忘記還有帳單要付!」仁波切提醒如果記得這一點,工作上的不快樂大概就稀釋掉50%了。如果在工作上有好的貢獻,再來就是要想想,你所做的事情,對這個社會和對人們的幫助,不斷的正能量補充,在工作上的低潮自然迎刃而解。

不管是哪一種工作,就算是要每天去躺在沙灘上,也是會膩、也是會嫌,仁波切說,這些都是人性使然,你怎麼看自己?你為自己感到驕傲嗎?「只要你不是那個問題,那就沒有問題會困擾你,在工作的時候,還是要記得”自己”的存在、認識自己」仁波切指出,工作是外在,如果妳知道自己在做甚麼,憑藉著自身光明的本性,那就不會因為忙碌、或是其它因素而失去自我。

圖說:「台灣好媳婦」佩甄主持主持夏鉑坦真仁波切的新書發表會,仁波切現場開釋,深入淺出,啟發民眾一起開始享受每一口呼吸。圖/取自佩甄新浪微薄

朝聖新標的 獨家曝光!

新聞圖片

「World Peace Temple」獨家曝光!圖/林郁倫攝影翻拍自夏鉑坦真仁波切手稿

尼泊爾是個非常神聖的地方,這裡有佛祖誕生的地方、也有全世界最高的山峰-薩加瑪塔峰,它是亞洲的古國之一,建築、寺廟、皇宮…雕刻精美,不論宗教藝術文化,仁波切分享其獨特的融合之美,他進一步談到,尼泊爾的人們雖然窮困但是都擁有簡單快樂,微笑對人,是非常慈愛的族群。在他眼下的台灣人喜歡旅行、喜歡自然藝術的朋友、也追求身心靈的滿足,仁波切推薦尼泊爾給台灣民眾是個一生至少要來一次的國家。

夏鉑坦真仁波切獨家透露現在正在進行的「重大計劃」,他說,當局政府給他一塊地,那裡是靠近佛陀誕生地-藍毘尼的樞紐位置,設計按照他的意思、和德國建築師Stephan Braunfels打造一個「World Peace Temple」(暫譯:世界和平寺),目前建築的雛型和細節都已經規畫完成,預計今年11月佛陀降凡日(藏曆二十二,11月6日)舉行動土儀式。

「World Peace Temple」外型像蓮花,建築外觀全白色調,代表著純淨無暇,頂端設計油燈造型,中間五層次設計代表著五智五方佛,底下三層代表佛陀三次轉法輪,寺內的天花板設計也特別採用透明的自然採光,可以容納成千上萬的信眾,「這是一個很壯觀的且具有深層和平理念的建築物」仁波切期望這個建築物成為各國人士朝聖的重要標的,來這裡的信眾可以喜好和平更能貼近佛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