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陳玫伶整理報導】據《越南新聞網》報導,由於生長環境不佳,許多孩童被人棄養,而這些棄養兒的安置環境不佳,情況亟需改善。4名1歲的男孩躺在床上,吵著要玩具,看見陌生人走進暗黑潮濕的房間,他們坐起身來,展開雙手,似乎想要大人把他們抱起來。被抱起的孩子雙腳支撐在大人身上,開心地傻笑著,接著其他孩子開始哭了起來。這些孩子沒有兄弟姊妹,但他們將來會在河內的博德寺(Bo De Pagoda)育幼院一起長大。國家老人戰後殘疾者與社會事務部(Ministry of Labour, Invalids and Social Affairs)指出,2004年到2012年有17萬6千名兒童被遺棄,兒童照護與保護處(Child Care and Protection Department)副處長阮仲安(Nguyen Trong An)表示,實際數據更高,因為許多非官方育幼院設立在教堂、寺廟和一般家庭內。大約只有12%的孤兒住在公立孤兒院,大部分在北部河內、南部同奈、廣義省、諒山省和太平省。博德寺的住持釋譚蘭(Thich Dam Lan)表示,她無法忘記第一個自己扶養長大的孩子。25年前一個嚴冬的早晨,寺門打開時,發現一只蓋著黑布的籃子。「我愣了一下,但決定打開他,籃裡是剛出生不久的孩子,臉色慘白。」她說。1年後,超過10名嬰兒被遺棄在寺廟,之後數量越來越多。目前寺裡的育幼院收養超過150名孩子,大部分都不到5歲。被棄養的孩子,被放在公共場所,像是廁所、巴士上、火車站、醫院、街角和橋上,或是被送往寺廟。沒有任何機構的支援,寺裡的僧人照顧孩子非常辛苦。「吃飽穿暖很困難」每一名弱勢兒童,包括孤兒,每個月花費約為18萬越南盾(約新台幣253元),相當於2年前平均生活花費的20%。阮仲安表示,這個金額無法滿足兒童最基本的營養需求。部會統計,約只有30%的弱勢孩子獲得支援。許多地方政府無法執行與兒童相關的政策,阮仲安說,像釋譚蘭就沒有獲得任何資源。釋譚蘭表示,每個月花在伙食和照顧的費用上,就需要6千萬越南盾(約新台幣8萬4千元),另外還有數百萬越南盾的學費。寺內照顧孩子的經費來源,主要仰賴大眾捐贈。「要讓他們吃飽穿暖很困難。」她說。過多的孩子住在擁擠的空間,導致問題不斷衍生。每一個小房間,至少擠了20名孩童及5名保母,每名保母照顧4至5名孩子。不少孩子的臉上和身上都有明顯的紅疹和面皰。國際兒童計劃組織(Plan International)在越南負責兒童保護的高階計畫經理阮氏安(Nguyen Thi An)表示,棄養的孩子住在狹小空間,潛藏許多危機,尤其是未立案的機構。許多保母無家可歸,落腳在寺廟裡,他們並未受過兒童保育的適當訓練,徒有愛心並不足夠。他們需要專業技能,因為任何失誤或小狀況,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嚴重傷害。此外,每名保母必須同時看護數名孩子,時間有限無法面面俱到。據政府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近期在5個省市進行的研究顯示,貧窮和缺乏教育是孤兒增加的主要因素。阮仲安表示,非自願懷孕的女學生、年輕的工廠工人、患有精神疾病等健康狀況的女性,以及經濟狀況不佳的單親媽媽最容易拋棄孩子。這份研究結果,與瑞士兒童維權非營利組織「領養中樞」(Adoptions Centrum)在10個省分執行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領養中樞越南辦公室主任敬秀玲(Trinh Tu Linh)表示,有3種高風險族群可能成為棄養兒:感染愛滋或與愛滋患者同住的兒童、有殘缺的孩童,以及貧窮單親母親的小孩。預防棄養兒為目標專家一致表示,預防棄養兒是未來必須關注的焦點。在8個地方單位,已經設立了以社區為基礎的保護站,派志工監督兒童生活現況,以及掌控可能遭遇家暴風險的孩子。保護站的合作單位也包括當地婦女聯盟和越南身障與孤兒支持協會(Association for the Support of Vietnamese Handicapped and Orphans),領養中樞則是改善家長關於保護兒童權利的知識與技能。貧困家庭可以向地方主管機關申請經濟與技術支援,尤其是地方婦女組織的幫助。阮仲安表示,把棄養兒安排給親戚或鄰居撫養,也是其中一項重要措施。鐘聲響起,博德寺的孩子知道這是可以到室外玩耍的聲音。釋譚蘭看著孩子們的臉龐說道,總是會有辦法幫助這些孩子。現在已有超過150名孩子長大離開寺廟,在世界各地工作,「我向佛祖乞求,有一天這些家長們會回到寺廟,他們的孩子可以喊一聲爸爸和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