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區域經合熱 台灣斷鏈危機大

中央社/ 2013.04.20 00:00
--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專題之2(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20日電)美國力推TPP、TTIP,中日韓FTA與RECP經貿整合也加溫中,一旦這些自貿區連成一體,台灣產業恐怕得面臨斷鏈危機。

世界貿易組織2001年啟動「杜哈回合貿易談判」,此涵蓋農業、非農產品市場准入、服務、智慧財產權、規則、爭端解決、貿易與環境、貿易與發展等領域,但由於各國發展不同,談判始終陷入僵局,最終宣告破局。

與此之際,雙邊與多邊自由貿易協定(FTA)則成了各國突破他國關稅壁壘,提升雙邊與多邊貿易的法寶。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美國在2011年與澳洲、新加坡和越南等國宣布擴大「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計畫。

TPP兼具政治與經濟戰略。在經濟上,透過TPP,美國可以分享亞洲經濟果實,參與制定新的貿易規則;在政治上,這也是美國「重返亞洲」或「亞洲再平衡」戰略的一環,是美國加強亞太關係的支柱之一。

美國今年再宣布推動「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打算與擁有27個成員國的歐盟,進行全新的區域整合。

中國則加緊啟談中日韓FTA,以及「東協10加6」所宣布今年啟動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

全球經貿區域整合熱潮加速中,但許多學者卻憂心「台灣正在被邊緣化中」。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史惠慈接受中央社訪問就表示,一旦上述自貿區形成,只要他們對會員國祭出「原產地規則」,台灣某些產業就可能面臨斷鏈的危機。

她說:「以台灣的紡織業為例,不少台灣纖維都輸往越南,一旦TPP完成談判,若美國要求會員國紡織業從上到下游都必須有原產地證明,才能享受零關稅待遇。這恐怕就代表原本具競爭力的台灣纖維賣不進去了。」

中日韓的FTA若一旦談成,對台灣衝擊也一樣很大。因為台灣與南韓有不少產業處於彼此競爭。

事實上,台灣官方早就正視此危機,行政院長江宜樺3月底拍板經建會自由經濟示範區規畫,基隆、蘇澳、台北、台中、高雄及桃園航空城「五海一空」自由貿易港區7月將上路。

但只不過,時間並不在台灣這方面。

史惠慈說,「台灣上一次開放,是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就一直停在這兒。許多法規都已不適宜,若想加入TPP,首先台灣得先自我開放,那代表許多法規都得鬆綁,以及推動制度變革,而且動作得快。」

她說,加入FTA,代表很多東西都得開放,「但這不是我要不要的問題,而是你不要就死。重點應該在於如何爭取調適期。」

目前台灣學者及官方都在密切觀察TPP、TTIP、中日韓FTA、RCEP的談判進程及談判成果。不過,重點仍在於「台灣全民心理準備好要全面開放了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