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部落新聞眼:從「驚鴻一瞥」到「定睛凝視」

立報/本報訊 2013.04.17 00:00
■林福岳再過兩天,4月4日從杉原灣徒步出發的20餘人,就要步行到台北凱達格蘭大道,將部落的聲音一路帶到總統府前。這批人是一群關切東海岸生態與部落文化的個人與團體,透過17天265公里的苦行,擎著「不要告別東海岸徒步行動×凱道音樂會」的旗幟,要求執政者立即檢討漠視當地人文生態的「發展模式」,轉而呼喚從傳統走來的、在地多元的、深厚的、可持續性的、小而美的發展政策。這個行動和訴求說來有些悲壯,政府始終沒有能夠好好聆聽原住民的聲音,總是敷衍、推諉、搪塞;甚至欺瞞、使詐、迫害,逼得原住民只好用這種方式看看能不能喚起政府的重視和民眾的支持。按照東海大學施聖文老師的說法,這種做法是身體的苦痛成為最後的「武器」,「苦行」成為一種抗爭政治的過渡。但是看看近兩周來的新聞,最先充斥著于美人的家務事,接著鋪天蓋地關於《我是歌手》節目的新聞,然後是連篇累牘台灣的炸彈案和波士頓的爆炸案,這件原本期望引發關切和注意的事件,就被淹沒在這些新聞中,不復聽聞。或許我們不該在期望他們做額外的工作,但是社會運動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召喚公民社會對於運動主體在正義和利益上的訴求,建構認同和表達支持。這就是社會運動中所謂「共識動員」的概念,社會運動發動的過程中,社運的領導者要企圖經由說服,來改變社會大眾參與與否,也就是要動員人們心中對社運的認同。但是運動本身並不能有效或完取得詮釋權,仍然必須依賴某些媒介,尤其是大眾傳播媒介。因此,這個活動如何取得媒體的青睞,可以佔有版面和篇幅來傳遞訊息,甚至形成社會關注的議題,就是非常重要的運作策略。像是反核四運動,一開始投入和關注者,僅限於少數關心環境的人士,可是當富豪富邦蔡明忠的前主播老婆陳藹玲以她的名氣及財力,結合名流人脈,找吳淡如、陶晶瑩、徐璐、李烈、方念華、葉樹姍、丁乃竺等一干名女性共同發起「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號召10萬媽媽一起為孩子監督核電廠安全,這就吸引了媒體目光,大力加以報導。畢竟「每一個媽媽都關心孩子的未來」這個訴求,太鮮明而易被接受,因此反核四一躍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見,從共識動員的觀點來看,是社會運動一次非常成功的媒體策略運作。原住民的各種運動多年走來,始終沒有辦法獲得社會大眾的注目,人數少和議題的邊緣,固然是客觀的因素;但是在運動策略上,始終沒有辦法有效地召喚主流社會在觀念上的認同、更遑論行動上的參與。怎麼樣借助公關或是媒體策略,讓社會大眾從瀏覽式的驚鴻一瞥,轉換成為專注的「定睛凝視」,是運動者和團體最需要的能力,同時也是一大挑戰。當有一天,社會大眾都願意「凝視」原住民的時候,原住民的聲音才會被聽進去,原住民的形象才能夠深植,原住民的處境才能夠被了解。(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