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新生兒疫苗-按時接種 遠離重症侵襲

中時電子報/台北訊 2013.04.12 00:00
(中時健康/陳如頤報導)為何新生兒非接種疫苗不可?相信仍有許多家長心中存在許多疑問。有部分家長對於預防接種的觀念停留在,只要將小孩減少外出機會,就不會受到感染。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認為,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觀,疫苗接種的主要目的在於讓身體能夠製造自然的生物物質,增強自體對病原的辨認和防禦功能。

●幼兒疫苗種類重多 家長應多加留意

新生兒免疫力尚待健全,對外來病原抵抗能力差,如能透過疫苗接種,就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好對病原的防禦力,避免感染致命疾病。而絕大多數疫苗接種都屬於預防接種,用來預防未來可能得到的疾病,例如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B型流感嗜血桿菌、B型肝炎、結核病、痲疹、德國麻疹、腮腺炎,這些都是目前最常見的預防接種疫苗。

由於需要以疫苗防範的疾病非常多,因此醫界致力發展多效疫苗,以簡化疫苗接種程序。目前已普遍使用的至少有白喉-破傷風-百日咳三合一疫苗,以及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然而並非所有疫苗都可同時施打,家長讓幼兒接種時,務必先請醫師評估。

●公費、自費疫苗何者優?

為維護新生兒健康,政府每年都有提撥預算,公費辦理疫苗接種。目前公費已提供卡介苗、B型肝炎、白喉-破傷風-全細胞性百日咳-小兒麻痺-b型嗜血桿菌五合一、流行性感冒、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水痘以及日本腦炎疫苗等疫苗,免費為國內新生兒施打。

然而,不少家長進到小兒科診所,看到牆上一大堆自費疫苗的宣傳介紹,常有許多困惑,例如公費疫苗和自費疫苗究竟有什麼不同?自費疫苗費用高得嚇人,是不是只要接種公費疫苗就已足夠?

黃立民解釋,不論公費或自費疫苗,有效性及安全性大致相同,並非多付費就代表寶寶就享有比較周全的保護。但二者差別在於,如果選擇公費疫苗,寶寶就可能就必須多受幾次皮肉痛,而自費疫苗已將多種疫苗混合為一劑,可以縮短疫苗接種時程,讓寶寶少挨幾針。

自費疫苗另一個優點在於大幅減緩嬰幼兒疫苗接種後的副作用。例如以往的公費三合一疫苗,毒性副作用的較強,新生兒接種後可能出現發燒、接種部位出現紅腫和疼痛,同時伴有哭鬧和食慾不振的情形。而當時的自費三合一疫苗,只抽取百日咳病菌部分的有用成份來製造疫苗,效果與公費疫苗是一樣,卻能夠相當程度減低副作用。

隨疫苗開發技術不斷進步,常規公費疫苗也會適時淘汰副作用發生機率高的舊式疫苗,將副作用緩和的自費疫苗納入公費疫苗範圍。因此,經濟能力有限,或是擔心自費疫苗傷荷包的家長,即使家中新生兒只接受公費疫苗,仍能提供周全的保障。

●幼兒新疫苗 預防肺炎、輪狀病毒

近年新生兒感染輪狀病毒及肺炎鏈球菌致死事件頻傳,二者自費疫苗也成為家長詢問度最高的疫苗。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目前有2價及3價疫苗可供選擇,兩者對於幼兒的輪狀病毒腸胃炎的保護力都不錯。由於多數家長經常錯過接種時間,建議滿6週到3個月大服用第一劑,兩劑型的要在6個月大之前接種第二劑,而三劑型的則是最晚8個月大前服用完畢。

至於肺炎鏈球菌13價疫苗,則包含近年常引發重症的19A血清型,可於滿2個月大時開始施打,可提供1歲新生兒以下避免重症侵襲的周全保障。目前政府也有補助高危險群如先天性心臟病、免疫功能缺損的兒童接種13價血清型肺炎鏈球菌疫苗。

有些家長讓家中新生兒接受公費疫苗接種後,又想接受自費疫苗增強免疫力,黃立民醫師提醒,由於各疫苗間可能產生交互作用,因此疫苗接種都有一定時程,並非一下子多接種就更有保障,家長應事先與小兒科醫師詳細諮詢,按時程接種疫苗,才能提供新生兒最周全的保護。

中時健康 更多相關新聞 http://health.chinatimes.com/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