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別讓老師從學習中逃走—我如何看待「教師進修」

立報/本報訊 2013.04.10 00:00
■黃毓杏逃走是一種本能。不管學生或老師,能夠逃走,我總覺得還不錯,至少不會被火燒到遍體鱗傷。怕的是逃不走,不敢逃,而槁木死灰地關在「知識的牢籠」,如一灘死水;或乖僻固著,照單全收;或回頭把「牢籠」再拿出來關別人。

是的,老師也會從學習中逃走,也會是研習會場中的「客人」。最近統計了我15年來的教師進修時數,竟然有50個禮拜,幾乎一年!認真回想起有幫助的課,大概不會超過一半,另外一半大都是拿出各種「心不在焉」的伎倆。但人生何其珍貴,我們為什麼不做有學習力一點的教師進修呢?

我嘗試思考一幅更完整的教師研習圖像,先想到的是作為一個教師最重要的兩個專業知識:對「人」與「知識」的了解與精進,然後研究這兩者如何交會。

老師對於自己和對人要有起碼的「好奇心」,要常常思考著:「某某學生到底怎麼了?如何好好地跟他談?」透過老師的生命經驗和學生的生命經驗小小撞擊,和學生一起成長。這之中難免有困難有衝突,但是我們一起朝著彼此生命更好的狀態走。

另一個「好奇心」是老師對於知識的追求。無論老師的專業背景和興趣在哪一方面,總會朝著某些領域去求知、去探究,或是迂迴的求知經驗,好不容易漸露曙光的探索與瞭解,透過這些,得到滿足與喜悅。而學生感受得到老師求知的熱情,老師也把不斷追求知識所得的喜悅和視野的打開,透過教學和學生分享。當大部份的學問與知識都已經是前人所累積下來的,如果老師還可以帶着學生一起思考,以自身的知識經驗基礎來產生和創造知識,那麼學生將充滿求知的喜悅,他的學習將無可限量。

再者,老師要探究「人」與「知識」的交會,普遍在什麼情況下會交會得更好。例如:「為什麼公因數公倍數就只有少數人理解,答對,其他同學上課都認真看著老師和黑板,為什麼不懂?是沒有舉例嗎?還是大家上了一整天講抽象概念的課,已經沒辦法再聽了?」「英語會話在兩人小組練習學得好?還是小戲劇的演練?」

目前的教師進修,大都把老師視為裝載知識的工具,例如:「小校每校派一名,大校至少要兩名。」不管題目是什麼,不管老師是不是有興趣或學到哪裡,教育處或教育部的「大人」們,一個學一個,誰也不讓誰。一個個演講,灌輸再灌輸。久了老師就膩了,對進修沒有胃口,這是很可惜的事。這種進修管制和填鴨進修對老師有幫助嗎?心靈,是管制不住的。心靈,是要用思想和情感來洗滌它,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來豐富它。

《學習的革命》作者佐藤學認為:老師在課堂中最需要關注的3個重點,依序是教室文化,學習內容,最後才是學習進度。教師進修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要讓老師學得好,要在教育體制的文化中著手「解放」一些管制,將「競爭」轉化為「觀摩」。而教師的學習內容,就該是前面我談的「人」與「知識」和他們的交會。最後,行有餘力,在政策上又非做不可,才來規劃學習進度,例如:「從性侵害防治課程辨識危機」之類,而這也可以探討一些現象和人性。

總之,老師也可以是學生,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讓老師的生命經驗和知識累積與創造相關,透過教師進修帶老師打開視野,這才是我期待的教師進修。讓老師從學習中逃走,其實老師也不會開心。(作者為國小主任,本專欄由人本學程提供)

生命經驗的撞擊,讓大家朝著更好得生命狀態前進。(圖文/人本學程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