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賽普勒斯危機後 央行:金融業非愈大愈好 留意3大風險控管

鉅亨網/鉅亨網記者王以慧 台北 2013.04.01 00:00
賽普勒斯紓困案一度引發全球市場戒備,儘管事件恐慌後市場回穩,台灣央行特別對此分析,銀行必須強化高槓桿倍數、以短支長期限錯配以及負面外部性等3項風險控管,並強調「金融業規模不是愈大愈好」,有時放款成長未必反映在投資增加或經濟成長加速,政府應注意放款增加是流向具有生產性的實質活動,抑或投機性泡沫。

央行分析,賽普勒斯之所以陷入困境步上向外求援一途,主因為過度發展銀行業。近年來,賽普勒斯銀行業規模為GDP的7倍左右,與之前的冰島(銀行業資產對GDP比率約10倍)、愛爾蘭(逾10倍)如出一轍。

因此,銀行業經營須密切注意3項風險控管,包括(1)高槓桿倍數、(2)以短支長,期限錯配,即透過短期資金,從事風險性高的長期貸放與投資所衍生的期限錯配等脆弱性問題、(3)負面外部性,亦即銀行業基於自身利益考量承受過度風險的行為,整個社會將付出昂貴的代價。

央行強調,歐洲小國一連串瀕臨破產的事件,凸顯小國傾全力發展金融中心的經濟模式,存在極高風險。儘管短期而言,擴大金融體系的規模確實有助提振經濟,但會付出波動度提高的代價;若要活絡經濟前景,應強化金融中介的融資功能,而非打造大型金融中心。

不過央行也信心喊話,「賽普勒斯案例較不具傳染效應」,賽國的存款流失問題應不致擴散至其它歐元區邊陲國家,主要理由是賽普勒斯經濟體規模僅希臘的10分之1,且歐元區主要銀行對該國的債權曝險甚小、再加上歐元區金融防護網已較先前歐債危機發生時健全,且最易受到傳染的西班牙銀行業也已獲得紓困。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