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小凌】我們每一天打開水龍頭,就有源源不斷的自來水,帶給日常生活的便利;水是人類生命的源泉,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水也是一種沒有國界的資源,目前地球表面46%的區域被跨境河流流域覆蓋。148個國家至少處於一個跨境河流流域中。只是當前糧食需求不斷增大,城市和暖化氣候的變化,深刻影響著環境,淡水資源的需求壓力越來越大。因此,聯合國宣佈將2013年定為聯合國國際水資源合作年,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今年的世界水日也將聚焦水資源合作Water Cooperation。
地球之所以被稱之為「藍色星球」,其關鍵就在於水。水為維持地球生態體系運作最重要之環境因子,人類文明的發展亦與水有著極高的互動關連。雖然地表有超過70%面積被水所覆蓋,但能為人類所直接使用之淡水僅佔全球水量的0.8%,因此,淡水是極為有限卻又不可或缺的環境資源。
但如今在人類大量濫墾開發與消耗下,水資源的需求日益擴增,而水資源的供給,卻因為大自然環境日趨惡化,加上人為破壞,水資源日益減少,目前全球每人每年水的平均供給量比25年前少了三分之一。未來隨人口的增加以及經濟活動的擴張,將使許多國家陷入缺水的困境。因此,如果說20世紀面對的是石油戰爭,那麼21世紀很可能不可避免得面對水資源的戰爭。
從今年開春以來,台灣春雨量少,各地水庫蓄水吃緊,經濟部水利署指出台灣人均雨量僅及世界平均1/5,屬世界第18位缺水國家,而且豐枯雨量分佈非常懸殊。3月23日下午二時即將在臺北自來水園區滴咖啡館召開的「台灣水資源公民咖啡圓桌論壇」,就格外讓民眾關注。
世界女記者與作家協會中華民國分會會員日前參訪台北市自水博物館,實地認識和瞭解我們乾淨的自來水打哪兒來?一度水有多少?麥飯石能淨化水質嗎?從自來水廠新出爐的水居然喝起來帶甘甜味,那為甚麼經過管線流到自家的水卻帶有「漂白味」?在自來水園區也看到日治時期的台北水道水源地唧筒室,以及因應節源興蓋的太陽能淨水廠。
臺北市政府期望2013年不但是世界水年,也是台北好水年,為維持台北好水品質,需要許多政府機構以及民間團體的配合,例如臺北市政府所屬臺北自來水事業處、工務局水利處、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環保局以及產業發展局等單位之間的通力合作,加上中央單位經濟部、環保署等單位的統籌協調以及民眾的節水環保身體力行,方能成就「台北好水」。
經濟部於1995年研擬「現階段水資源政策綱領」,明白揭櫫水資源政策,以為落實推動水資源工作,涵蓋水資源開發、調配利用、水害之防護及水環境維護與生態保育等。為配合國土綜合開發規劃,需在「節流與開源」及「保育與開發」間尋求平衡,以促進社會經濟繁榮並兼顧水資源之永續發展。
近年因應氣候變遷,水利署正積極展開不同面向的策略,包括在水源開發方面,以採取雨水貯留、廢污水回收再利用、海水淡化利用等多元化方式,讓水的來源多元化以降低缺水風險;在防洪治水方面則強調流域綜合治水,以流域為單位,上游加強水土保持,涵養水源,中、下游強化滯洪、防洪、排洪之調適策略;另在防災應變方面,除整合政府單位應變能力外,也強化民眾的自主防災能力,將防災能量擴充到最大。
為響應322是世界水資源日,臺北市政府特與經濟部水利署以及國內相關環境教育團體合作,規劃舉辦「2013臺灣水資源論壇暨愛水惜福嘉年華」,希望藉由「臺灣水資源論壇」強調水資源經營合作成功案例的倡議與分享,以及如何藉由水資源的統合管理與環境教育,作未來規劃及執行水資源相關施政與經營管理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