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原視野:部落學校師資培力營啟動

立報/本報訊 2013.03.18 00:00
■王雅萍參與才能改變,一場眾人期待原住民的民族教育改革運動啟動了。大武山部落學校以及卑南族花環部落學校在年初陸續掛牌後,原民會3月9日一連3天在台東史前博物館舉辦部落學校師資培力營。原住民社會一直希望把部落當成教育主體的教育權拿回來,之前已經陸陸續續有撒古流所倡議的「部落有教室」、尤瑪˙達陸從編織起步的野桐工坊與色舞繞民族學園、撒可努帶頭開辦後各地風行的獵人學校、台東巒山的布農族森林博物館、新竹司馬庫斯部落以新光國小分班所進行的部落學校教育實驗、屏東文化園區運用公益彩券經費所推動的石板屋營繕工班學校,還有已經在15縣市推行的部落大學成人教育。這次原民會預計在10年內開辦30所部落學校,挑戰的是最難搞的國一到高三的教育心臟階段。筆者記得奮戰30年國際聞名的紐西蘭毛利教育運動,是先從全族語沈浸幼稚園及毛利大學做起,透過部落聯盟籌組青年會,甚至在部落推動族語家庭日,全面讓部落族語動起來。原民會很有勇氣挑戰最難的民族青年文化認同教育運動,希望部落青年能肩負起承上啟下的民族傳承工作。培力營開訓典禮,孫大川主委特別針對全體教師及助教學師們精神喊話:「教育是民族自治的戰鬥位置,這一硬仗很重要,要為民族累積文化資本,學習傳統技能與內在法律。」人智學基金會的張純淑執行長也說她辦學多年,曾經花了18年時間來找尋合適的教材教法理論,終於找到來自德國的華德福教育模式。張執行長提到宜蘭慈心華德福教育,就是實驗學校、一種部落、一種運動,華德福最重要的就是教師的元素,在組織與管理面,著重「適應學校發展獨特處境,研擬學校本位組織運作」著重有機生命個體的組織觀點,課程發展與行政整合機制,以教師專業為本位的本位管理系統。看到國內無中生有的華德福教育成功個案,各族老師們內心都比較踏實,也要求將來有機會能夠實地參訪。大武山部落學校的陳枝烈校長從民國80年代撰寫博士論文開始,就常常在屏東排灣族和魯凱族的部落出沒,以他豐富的多元化教育經驗分享,這2個月帶領著排灣族部落學校試著從情意、認知、技能的角度以小米文化為主題統整設計課程內容,讓老師們體會如何將部落傳統經驗知識化成可以被檢證重複操作的系統課程。本來孩們子就在充滿生態智慧的部落中學習,例如劈柴燒水、採野菜、參加祭典都是部落孩子的基本課程,從中學習部落的生活經驗和知識。但是面臨外界的質疑,如何讓課程系統化呢?3天的營隊都在思考「部落孩子的心在哪裡?孩子想學什麼?我們想帶他們經驗什麼?希望他們傳承什麼?如何設計有民族特色又能吸引年輕人的課程呢?」部落就是心之所在的地方,筆者看著花蓮縣阿美族總頭目王成發以推動委員身份帶頭參加研習,卑南族70多歲的林清美老師投入教學工作,警官退休的潘調志先生轉任卑南族花環部落學校助教學師兼任校長,當長輩也開始領頭學習的時候,代表部落教育有新契機了,這是一條讓族人重新認識文化的回家路。(政大民族系副教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