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先降低痛苦指數吧!

自由時報/ 2013.03.08 00:00
記者鄭琪芳/特稿

馬政府真的很「天才」,幾乎每換一個閣揆,就自創一種「指數」,吳敦義任內提出「庶民經濟」,要求公布「生活物價指數」,卻因偏離民眾感受而乏人問津,如今更已悄然消失。陳冲組閣改提「富民經濟」,這次要公布「幸福指數」,以為冠上「幸福」之名,就可粉飾人民痛苦之實。唉!馬政府與其花時間搞一些不切實際的指數,還不如努力減輕人民的痛苦。

馬總統在大選前提出「國民幸福指數」,主計總處經過近一年的研究,終於找出六十二項指標,今年八月將首度公布。只是,有了「幸福指數」後,人民就會幸福嗎?相信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因為幸福是一種極抽象的內在感受,且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同,如何量化?

主計總處將馬桶數、投票率等納入幸福指數,外界質疑聲浪不斷,難道家裡有馬桶就幸福了?難道投票率高就幸福了?雖然這些指標是參考OECD「美好生活指數」,但OECD的指數是衡量不同國家的發展程度,可沒有冠上「幸福」之名;馬政府逕自改為「幸福指數」,用心不言可喻。更何況,就算這些指標真能測出「幸福」,也是過去數十年來台灣長期發展的成果,並非馬政府的功勞。

馬政府執政近五年來,對許多人而言,幸福似乎愈來愈遙遠,反而是痛苦持續飆升。國際上慣用的「民生痛苦指數」,是以失業率及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相加,台灣的痛苦指數於二○○八年飆升至七.六七,創下二十七年新高;近幾年物價高漲、失業率處於高檔,痛苦指數仍居高不下,人民痛苦未減,還奢談什麼幸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