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社論:棒球被無限上綱的背後

立報/本報訊 2013.03.07 00:00
世界棒球經典賽的中韓之戰,創下超高收視率,顯然中華隊表現人人關心,但場內打得火熱,場外若干荒腔走板的表現,卻讓人搖頭。

求勝,應該是舉國上下的共識,但不代表侮辱對手有理。我們看到許多標語,將南韓劃上「狗」的圖樣,甚至以諧音「太極掰」踐踏競爭對手,這種近乎「球場霸凌」的行為,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幸好,教育部長蔣偉寧也在賽後呼籲球迷應該注意「紅線」,莫把賽事輸贏等同國仇家恨。

但我們願在此進一步引伸,球迷標語辱韓的舉動,不單單是球品禮儀的問題,不如說是台灣社會的鏡像。

長期以來,台灣的體育賽事,特別是棒球,經常和「民族大義」相連結。因此,球場上的較勁不只是一場簡單的競賽,更關乎國格振興。所謂「國球」,其集體心理與此有關。

成也國球,敗也國球。因為民族主義的情緒,棒球在國際賽,總是票房無虞,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中華隊」。但也因為如此,台灣職棒反而陷入泥淖,因為沒有中華隊的國族元素,只有企業,頂多加上是城市,「國球」認同根本無所寄託。

全世界恐怕找不到這種「底層空洞化」又「無限上綱」的國球運動。三級棒球與職棒長期乏人問津,但遇到國際賽事,卻又捲起群眾海嘯。熱情與現實之間,落差之大,令人難以想像。

但以小見大,棒球實況難道不也是台灣政治的切片?備受尊崇的「民主」,其實和「國球」二字一樣,具有無可撼動的正當性,但我們的基層草根,卻和真正的民主實踐相差十萬八千里。從賄選陰影重重的地方政治,再到寧可把時間投入吃喝玩樂,也不願投入地方公共事務的生活積習,這些理當點滴累積的民主基石,其實和三級棒球一樣,空空如也。

但「民主」不可拋,猶如「國球」長存人心,而凡事妄想一步到位的結果,就是無限上綱。因此,總統大選這種「賭大的」,遂成4年一次的超級群眾運動;即便是核四議題,儘管層面錯綜複雜,但相較於反反覆覆的辯論攻防,公投似乎也成了最簡易、最符合「國情」的政策解套方案了。

在國外,運動之所以被頌揚,是因為它具有團隊合作、對話,甚至耐煩、耐挫等特質,但台灣卻反其道而行。原本的體委會現已改隸於教育部,或許有其深意,因為沒有教育的靈魂,體育只是血氣之勇罷了,民主亦然。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