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共生音樂會 學生溫暖

立報/本報訊 2013.02.28 00:00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一改二二八悲情懺悔的老調,二二八事件發生66周年之際,台大、政大、陽明、東華、靜宜等5所大學社團共同籌辦「共生音樂節」,透過音樂與受難者家屬面對面交流,推出受難者家屬為主題的真人圖書館,突破教科書冰冷僵化的教條,讓民眾對二二八有更不一樣的溫暖感受。「共生音樂節」籌辦僅短短兩個月,活動發言人台大學生蔡憶穎解釋,「共生」有兩個層面,一是縱向共生,連結過去、現代、未來;另一方面是橫向共生,關心生活周遭的重要議題,他們透過靜態展覽陳列表述去年台灣發生的重要的社會事件,反學費調漲、反媒體壟斷、華隆罷工案等。「共生音樂節」副標題為:青年x超克x未來,蔡憶穎解釋,「超克」就是英文overcome(超越)的意思。大家試圖理解社會發生的重要議題時,可能會遭遇困難,如同談到二二八事件,容易被貼標籤,副標加入「超克」,期許未來理解重要議題時,可以超越困境,發現真相。談起發起「共生音樂節」的構想,蔡憶穎指出,大學之前的教科書,對二二八事件的敘述非常有限,許多人都是上了大學後,上圖書館、修歷史課程,才對二二八事件有更多理解,他自己就是修過歷史系課程,才明白原來二二八不僅是撕裂族群的印記,更是當年國民政府錯誤政策導致的後果。他依據台大歷史系老師周婉窈說法指出,二二八事件中有媒體壟斷的問題,不少新聞工作者也受害,有些青年參與維安,慘遭毒手,這些都是教科書沒提到的部分,二二八非單一角度可詮釋。有鑑於此,學生團體在台灣國家聯盟副召集人陳儀深牽線下,促成「共生音樂節」。「共生音樂節」訴求為一般民眾和青年,與其他二二八紀念活動以遊行或制式儀式不同,「共生音樂節」規畫真人圖書館、二二八靜態展覽、音樂晚會。政大台史所學生吳亮儀參與二二八靜態展覽的策劃,因為社會對二二八事件仍有不同看法,吳亮儀和夥伴花了一個多月收集史料,查閱10多本相關書籍,統整出二二八的史實,以通俗的文字呈現。▲靜態展表列台灣正在發生的社會議題,讓民眾掌握了解台灣現況。(圖文/楊萬雲)策畫「共生音樂節」的學生當中,也有二二八受難者家屬,東華大學華文所學生陳令洋的阿公是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陳令洋提到,儘管阿公很幸運逃過一劫,沒有慘遭殺害,但是阿公為了躲避國民政府捕捉,逃亡長達兩年,他透過阿媽的口中,才知道這段過去。陳令洋認為,教科書表述二二八事件,多以分析角度出發,比較冷感,若要讓受難者家屬有獲得平反的感受,不單國家領導人出面道歉,希望未來仍然不斷講述這些受難者的故事,讓歷史事件保有溫度,透過不間斷述說歷史,讓後人記取威權統治的教訓,別再重演歷史悲劇。▲共生音樂節邀請滅火器(圖)、舒米恩、拷秋勤等以母語創作為主的樂團演出,期望透過音樂會,讓更多青少年關注228議題。(圖文/楊萬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