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糖尿病視茫茫 黃斑部水腫傷視力

大成報/ 2013.02.26 00:00
【大成報記者林瑞明/台北報導】全國176萬1糖尿病患身陷25倍高失明風險2,其中主因之一則是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難自覺,導致就醫時已發生不可逆的視力影響。「視力1.0,但兩眼已病變」,61歲的張先生以計程車為業,已吃藥控制糖尿病十多年,逐漸發現開車看紅綠燈圓形變橢圓、視覺變暗,原以為是老花問題,但一次眼底檢查才發現,視力1.0的他,居然兩眼皆已發生黃斑部水腫。一名50多歲的台商因視力衰退至眼科求診,進行眼底檢查才發現患有三高問題,黃斑部也已發生嚴重水腫。

中華民國視網膜學會劉榮宏理事長提醒,其實糖尿病黃斑部水腫以眼底鏡就能檢查出來,目前也有有效的健保治療方式。但根據100年度全國醫學中心糖尿病照護品質指標整體結果發現,眼底檢查執行率自5%起跳,平均也只達3成3。目前唯一可有效改善視力的治療為眼內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自2月1日起健保已納入給付,呼籲糖尿病患若發生視力問題,不要再認為換換老花眼鏡、多加幾管燈管就好,請務必定期接受眼底檢查,把握治療良機。

糖尿病初診病患每5人有1人已有視網膜病變 罹病時間越長、發生率越高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鹿港基督教醫院杜思德院長表示,根據世界糖尿病聯盟(IDF)公告,2012年全台糖尿病人數約176萬人,與2011年度相比又成長6%、增加10萬名。糖尿病可引起全身許多組織、器官的損害,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隨著糖尿病病程越長,發生率就越高,糖尿病患失明風險為一般人25倍。

杜思德院長指出,根據統計,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發病3、5、10、15年,視網膜病變發生率為8%、25%、60%、80%,發病20年幾乎全部患者呈現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診斷之初就有21%(每5人有1人)視網膜已產生病變,發病20年發生率增加為60%4,因此第二型糖尿病患一經確診,就應立即接受視網膜眼底檢查。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是視力衰退及致盲關鍵 眼內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可有效改善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眼科部林人傑主任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因為視網膜上的血管產生病變,引起血液滲出,造成黃斑部水腫,組織缺血缺氧,促使新生血管形成,甚而破裂造成眼球內出血。由於黃斑部是感覺中心視力之重要的地方,一旦滲漏犯及黃斑部的中心部位,便大大影響視力,並可能產生視物模糊、扭曲、變形、黑影、及顏色辨別異常等症狀。目前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最新治療方式為眼內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可消除黃斑部水腫、抑制血管滲漏,進而改善視力。

健保給付糖尿病引起黃斑部水腫的新生血管抑制劑 

第一年5針、第二年3針 兩年省下近30萬

中華民國視網膜學會劉榮宏理事長(暨振興醫院眼科部部主任)表示眼內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可應用的眼科疾病包括: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糖尿病引起黃斑部水腫(DME)、及視網膜靜脈阻塞,前兩者已分別於100年1月1日及102年2月1日起獲得健保給付,對患者來說是莫大的福音。劉榮宏理事長進一步說明,糖尿病引起黃斑部水腫不僅損害個人視力,且影響家庭生計及增加社會成本,而過去健保僅給付雷射治療,但雷射治療可能無法完全改善視力,甚至可能造成視網膜及黃斑部之傷害,新生血管抑制劑可望帶給患者更佳的治療選擇。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賴旗俊副部主任指出,根據臨床研究顯示,新生血管抑制劑眼內注射是目前治療糖尿病引起黃斑部水腫唯一可有效改善視力之治療方式,患者第一年平均施打7針、第二年則僅需要3針治療5,即可維持治療效果,且今年度2月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第一年給付5針、第二年3針,兩年可省下近30萬藥費,呼籲患者可主動向醫師諮詢,積極接受眼底檢查,把握治療良機。

糖尿病患應每3-6個月定期追蹤眼底狀況 切勿認為只是老化、老花

杜思德院長提醒,糖尿病患在確診後就應立即接受視網膜眼底檢查,後續每年定期追蹤,若出現病變或是懷孕的糖尿病婦女則應每3~6個月檢查一次,目前彰化基督教醫院眼底檢查執行率已達73.7%3,並規劃有完善的眼科轉介流程,期帶給糖尿病患更佳的照護品質。

林人傑主任也呼籲患者也可多利用簡便的自我評估工具「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左右單眼依序注視格線,自我檢視視力變化,若有異常,勿認為只是老化、老花現象,應盡速至「視網膜專科」就醫,以免延誤治療,導致不可逆的視力損傷。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