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馬祖南竿北海坑道 鬼斧神工之作

軍聞社/ 2013.02.22 00:00
(軍聞社記者卓以立馬祖廿二日電)馬祖列島陸地面積僅二十九點六平方公里,據統計,馬祖地區至少鑿了二百五十六座以上的坑道,堪稱世界上坑道密度最高的地區;國軍於民國五十七年起,為戰略需要而開始的「北海計畫」,在馬祖地區開鑿了不少「地下碼頭」,專供游擊戰艇停泊使用,以確保戰力持久,其中位於南竿的北海坑道,堪稱是當時最高難度的工程。 南竿北海坑道位處南竿鄉鐵板海岸線,為一深入山腹,貫穿岩壁,呈「井」字形交錯的水道,從斜坡走入坑道內,就可看到一旁陳展當年開鑿坑道艱辛景象的人像模型。 南竿北海坑道為民國五十七年由雷開瑄少將下令興建,以發揚孫子兵法中的「藏兵於九地之下」回應,當時在南竿、北竿、東引跟莒光,都有開鑿北海坑道的計畫,在莒光鄉因地質關係坑道沒有開鑿成功,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南竿的北海坑道。 由於當年駐軍缺乏機械化與自動化挖掘裝備,所有挖掘工作全靠駐軍的人力、空壓機鑽孔、黃色炸藥、圓鍬與十字鎬,鑿透堅硬的花崗岩層,實施爆破,再清出碎石;由於施工艱難,駐軍投入三個步兵營、一個工兵營及一個傾卸車連,每天分三組、日以繼夜,全天候開挖,歷時八百二十個工作天才完工。 南竿北海坑道是可供百餘艘登陸小艇使用的地底坑道,被視為高難度的工程,除了用炸藥爆破外,全靠人力一鑿一斧挖掘花崗岩壁而成,不少官兵因而犧牲,工程之艱鉅、氣勢之壯闊,堪稱「鬼斧神工」之作。 「北海坑道」高十八公尺,寬十公尺,長六百四十公尺,漲潮時水位達八公尺,退潮時為四公尺,步道全長七百公尺,走完一圈約需三十分鐘,但要配合潮汐的漲退,在退潮時才能進入。 今日當人們走進深邃的坑道中,一幕幕雄偉壯闊的岩壁、幽暗浮動的倒影,都讓人不自覺地對這「鬼斧神工」的建設發出陣陣讚嘆。 隨著環境改變,小艇坑道也已經全面開放參觀,遊客除了步行觀賞外,也能選擇搭乘船夫搖櫓的舢舨船,或者划獨木舟及腳踏船,於坑道內的水道繞行隧道一周,從不同角度觀賞坑道之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