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全球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面積成長大

中央商情網/ 2013.02.21 00:00
(中央社2013年2月21日電)根據美國商業資訊報導,自從大約二十年前開始種植基因改造作物以來,開發中國家的種植面積首次超過已開發國家。這為保障糧食安全和進一步減少世界某些脆弱地區的貧困做出貢獻。

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今日發布的報告,2012年開發中國家的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量占全球總基因改造作物的52%,2011年為50%。2012年已開發國家的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量占全球總基因改造作物的48%。

2012年仍然象徵著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面積前所未有的百倍成長,從1996年基因改造作物首次商業化時的170萬公頃增至1.7億公頃。該年度報告作者,ISAAA創辦人兼主席Clive James表示:「這使得基因改造作物成為現代農業史上應用最迅速的作物。」James說,開發中國家對基因改造作物的採用在近幾年中逐步穩定,最終走出谷底,並在2012年超越已開發國家。這是一個里程碑。之前,很多人認為開發中國家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面積幾乎不可能超越已開發國家。隨著世界基因改造作物的種植量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這種超越發生。

「這種成長與評論家預測的完全相反。在1996年基因改造技術商業化之前,評論家過早地宣布基因改造作物僅為已開發國家使用,開發中國家不會接受並採用基因改造作物。」James說。

該報告突顯開發中國家日益意識到種植基因改造作物所帶來的益處。種植基因改造作物不僅能提升產量,而且能節省能源、時間和機械,並能減少殺蟲劑的使用,提高產品品質,增加生長週期。

從1996年至2011年,基因改造作物透過以下方式為糧食安全、永續發展以及氣候變遷做出貢獻:增加價值982億美元的農作物產量;節省4.73億公斤的殺蟲劑,因此提供更好的環境;僅2011年就減少231億公斤的CO2排放,相當於從公路上移走大約1020萬輛汽車;透過節省1.087億公頃土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並且幫助超過1500萬小型農戶及其家人,共計超過5000萬人口(他們屬於世界最貧困人口)。基因改造作物是必要的,但並不是萬能的。對待基因改造作物必須像傳統作物一樣,堅持採用良好的耕作實務,例如輪作管理和抗性管理。

前所未有的成長2012年在全球,農民種植1.703億公頃的基因改造作物,相較於2011年,成長6%或1030萬公頃。由於產量和效率的提升,基因改造作物提升全球農民的收入。

James指出:「基因改造技術能夠獲得農民的信任和信心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基因改造作物具有足夠且持續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小型、資源匱乏型農戶受益最多ISAAA的報告也證實開發中國家基因改造作物的採用率和種植面積超過已開發國家基因改造作物的採用率和種植面積。與已開發國家3%的成長率(160萬公頃成長數)相比,開發中國家基因改造作物的成長率要快三倍,種植面積也大五倍,達到11%或870萬公頃。

2012年在全球,創紀錄的1730萬農民種植基因改造作物,比2011年增加了60萬人。其中超過90%的農民,即1500萬農民,是開發中國家的小型、資源匱乏型農戶。James說:「受到高食品價格的影響,全球糧食安全已成為一項艱巨的挑戰。而基因改造作物有助於實現糧食安全。」

蘇丹和古巴創造歷史2012年,蘇丹和古巴首次種植基因改造作物。透過種植基因改造棉花,蘇丹成為繼南非、布吉納法索和埃及之後將基因改造作物商業化的第四個非洲國家。

與此同時,古巴的農民種植3000公頃的生物技術雜交玉米,這是支援生態永續性和保持無農藥的一項措施。

在28個種植基因改造作物的國家中,20個為開發中國家,8個為已開發國家。而2011年,種植基因改造作物的國家中,19個為開發中國家,10個為已開發國家。大約60%的世界人口,約40億人,生活在種植基因改造作物的28個國家之中。

巴西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面積成長了21%中國、印度、巴西、阿根廷和南非的人口約占全球人口的40%。這五個國家2012年種植7820萬公頃基因改造作物,占全球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面積的46%。

連續四年以來,巴西都是全球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面積成長的引擎,鞏固其作為使用基因改造作物的全球領先者的地位。在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面積方面,巴西僅次於美國。與2011年的3030萬公頃相比,2012年,巴西的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面積成長了630萬公頃,或者說成長了21%,達到了3660萬公頃。

基於科學的快速追蹤審核制度允許巴西及時採用新的基因改造作物。例如,該國是2013年第一個核准既抗蟲又耐受除草劑的大豆商業化的國家,James說。

在印度,基因改造棉花的種植面積達到1080萬公頃,採用率為93%。在中國,720萬小型資源匱乏型農戶種植了400萬公頃的基因改造棉花,採用率達到80%。

美國仍為全球最大基因改造作物種植者美國仍然為全球基因改造作物第一生產國,種植面積達6950萬公頃,全部基因改造作物的平均採用率約為90%。ISAAA報告指出,2012年災難性的乾旱影響到了多種作物的產量。最新估計顯示,由於這場旱災的影響,與2011年的產量相比,2012年的玉米平均產量降低了21%,大豆的產量降低了12%。

另一方面,2012年加拿大基因改造油菜的種植面積達840萬公頃,採用率為97.5%;歐盟國家種植了129,071公頃的基因改造玉米;由於馬鈴薯Amflora停止在市場上銷售,德國和瑞典不能繼續種植該種馬鈴薯。因為對法律和監管的詮釋不一致,歐盟堅持認為必須具備有關種植的所有必須的核准,而波蘭不具備這些核准,因此波蘭無法繼續種植基因改造玉米。

挑戰仍然存在缺乏適當的、以科學為基礎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監管制度仍是採用基因改造作物的主要制約因素。小而貧窮的開發中國家需要一個可靠、嚴謹又不繁瑣的監管制度,James認為。

他補充說:「基因改造作物是必要的,但並不是萬能的。對待基因改造作物必須像對待傳統作物一樣,堅持採用良好的耕作實務,例如輪作管理和抗性管理。」

近期前景令人鼓舞,因為有新的改良產品獲得核准。例如,2013年美國核准種植首個基因改造抗旱玉米;2013年巴西及其南美洲鄰國也將首次種植複合性狀大豆;如果獲得核准,菲律賓2013/2014年將發布含更高維生素A的黃金大米。James指出,展望未來,全球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面積增加幅度較小,因為目前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成熟市場中的主要作物的採用率已經很高。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是一個非盈利組織,擁有國際網路中心,旨在透過分享知識和應用基因改造作物,減輕饑餓與貧困。ISAAA創辦人兼主席Clive James博士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在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開發中國家生活或工作。他致力於農業研究和發展問題,其重點在於農作物生物技術和全球糧食安全領域。

聯絡方式:更多資訊,請聯絡:John Dutcher (515) 334-3464或寄送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